第(2/3)页 朕就知道朕是对的,这个逆子就是需要挫折教育,朕才将他废了,效果便立竿见影,朕现在只后悔为何没有早些将他废了! 心中想着这些,刘彻又道: “你想让朕封你为敦煌王,代朕镇守国门,也是为了追随朕的脚步?” “回父皇的话,儿臣此生恐怕难以企及父皇十一,此举也只是为了更加理解父皇。” 刘据先是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不置可否的道, “父皇此前遣张骞凿空西域,此后不断派使者出使,又命人开辟西南,常驻滇国探寻身毒,足见父皇六合同风、宇宙齐贯之眼界与抱负。” “为了打通河西走廊,也为了消除匈奴隐患,父皇此前多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为此国库内帑消耗巨大,百姓徭役繁重,父皇不得已实施了被人置喙‘与民争利’的许多举措以维持战争,因此还在坊间穷兵黩武的名声……” 听到这里,刘彻的眉头终于又皱了起来,目光中浮现出一丝不悦。 这个逆子老毛病不会又犯了吧? 果然这忤逆的恶习就像怀孕,就算装得了一时,也断然装不了一世…… 哪知刘据忽然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儿臣起初也不理解,如今终于有所醒悟,这不过因为世人皆醉,唯父皇独醒罢了。” “父皇怎会是穷兵黩武的暴君,父皇才是贯彻仁道的仁君,自始至终以仁为本,以义治之。” “战有三仁:” “杀人而安人,杀之可也。” “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 “以战止战,战之可也。” “匈奴多年屡犯大汉边境,致使边境百姓民不聊生,父皇被迫战之,是以战止战,此一仁也。” “羌人首领与匈奴勾结,危及河西走廊,父皇被迫战之,止杀首领顽徒,其余归降羌人皆迁入内地妥善安置,既安汉民,又安羌民,是杀人而安人,此二仁也。” “此前卫满朝鲜欺压小国,阻止小国与大汉通商朝贡,断了小国生计,父皇被迫发兵卫满朝鲜,韩将军遵循皇命,虽攻下王俭城,但未伤及当地百姓,还特许以工代赈接济百姓,正是攻其国爱其民,此三仁也。” “我大汉虽善战,但儿臣回顾以往所有的战事得出一个结论。” “父皇非好战主战,皆是被迫战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