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殿下此话当真?” 公孙卿不由的又确认了一遍。 刘据依旧是笑: “你是谣棍,我又不是,诳你对我有何好处?” “若是如此,那……殿下,奴婢收回方才的话,如今后悔还来得及么?” 公孙卿连忙又问。 “来不及了。” 刘据摇了摇头,见公孙卿瞬间欲哭无泪,才又笑着说道, “我现在忽然觉得你可以担起更重的担子,替我去做更多的事情。” “不过你脸上这‘谣棍’二字实在不雅,稍后我给伱设计一個精美的图腾,再找个会刺字的帮你掩盖成纹身吧,如此才方便传道。” “还有我这回命你去齐地招拢的那些方士,你可以告诉他们,只要用心去办我交代的事,亦可像你一样得到掩盖刺字的特许。” “传道?” 公孙卿又是一愣。 这个时代道教还未正式兴起,要等到东汉才会出现雏形,随后在汉末形成规模,因此并无这种说法。 “此事不急,先将我现在交代你的事办好。” 刘据也不解释,摆了摆手先让公孙卿退了下去。 不得不承认,这个公孙卿还是有点本事的,居然一眼就看穿了这个制度的本质与害处,颇具一些政治眼光和远见。 至于这个制度到了倭国,会不会也立刻被倭国的“有识之士”看穿。 这点刘据倒不是太过担忧。 首先,倭国现在绝对还处于落后的部落奴隶制时期,而且连自己的文字都还没有,文化方面自然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很容易就会被外来文化和信仰入侵,就算有一些“有识之士”,数量也注定屈指可数; 其次,维持并推行一种制度,首先依靠的肯定是武力,大汉武德充沛,面对现在的倭国占据绝对优势; 再次,一手萝卜一手大棒的恩威并施,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而现在的大汉,有的是令倭国趋之若鹜的萝卜,随便拿出一根无关紧要的萝卜,就可以笼络许多倭人。 这个时代,列强就是大汉自己。 “咚咚咚!” “开门!自由贸易啦!” …… 卫满朝鲜的使团虽然到了长安,还将本国太子送来为质。 但刘彻还是坚持发兵攻打,单纯服软是不行,必须彻底卸去卫满朝鲜的武装。 因为在他看来,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刘据前往朝鲜半岛的绝对安全。 否则万一刘据途径卫满朝鲜的时候,卫右渠出尔反尔将刘据扣下,岂不成了大汉与卫满朝鲜互送太子为质,必须完全杜绝这种风险。 刘据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又特意进了一趟宫。 进入清凉殿的时候。 殿内还有两个人正在接受刘彻问策。 其中一个是桑弘羊,另外一个刘据没见过,只能看出对方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个子不高,但面容却孔武有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