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赵禹走上前来,躬身说道: “陛下此前已经定下了针对卫满朝鲜的方略,只需对朝鲜半岛以南的辰国施以部分军援,便可令卫满朝鲜难以安睡,不战而困人之兵,久而久之必可令卫满朝鲜不得不臣服,此计甚妙。” “如今若改为远征卫满朝鲜,最终达到的目标并未发生质变,无异于舍易求难。” “此乃不妥之一;” “殿下奏疏中所言皆为梦境,尚无确切定论,为了尚无定论的事情大动干戈,难保最终不是虚耗国库内帑。” “此乃不妥之二;” “海洋凶险莫测,广阔无垠,我大汉虽有楼船,但除了前些日子跨越渤海到达辰国,并无其他出海经验,太子乃一国储君,人身安全干系朝局稳定,实在不宜贸然随船出海。” “此乃不妥之三。” 说到这里,赵禹还不忘向刘据施了一礼,一边向他表达歉意,一边郑重的刘彻说道, “因此微臣以为,殿下在奏疏中所言之事,尚需从长计议,请陛下明鉴。” 话音落下。 “是啊是啊。” “赵正监言之有理……” “的确不可贸然行事……” 有人点着头附和起来,其中就包括刘据的姨夫,也就是公孙敬声的父亲,现任九卿太仆的公孙贺。 不难看出内朝中与赵禹抱有相同想法的官员占据着多数。 而刘据这边则只有一个勉强支持自己的桑弘羊,还有一个此前已经明确表示自己最多“弃权”的卫青。 至于刘彻。 目前虽尚不知他究竟是什么的态度,但却也可以看出,他对这件事其实是有一些兴趣的,否则便不会专门召见内朝近臣来开会商议。 “刘据,你可认同赵禹的看法?” 刘彻听完亦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然后将问题抛给了刘据。 “儿臣认同。” 刘据微微躬身。 “你认同?” 刘彻蹙起了眉头,既然认同还上这道疏是什么意思,逗朕开心? 其实在召开这场内朝会议之前,他已经就这道奏疏中的内容询问过了桑弘羊。 桑弘羊虽未提及自己已经在博望苑讨论过这件事的事情,但也充分向刘彻阐述了大汉获得一座银山具有怎样的意义。 至于其他相关徐福、长生不老药和平原广泽的事情,则没有正面回应。 毕竟这不是他的关切,却又知道这是刘彻的关切,因此对于这种事情,模棱两可才是最正确的态度,最好不要置喙。 因此不论是为了那座银山,还是为了长生不老药和平原广泽。 刘彻都有心想去试一试,赌对了一本万利,赌错了也顺势将朝鲜半岛纳入了大汉版图,只是耗费比原本的计划多了一些,但是目标实现的也快了啊。 当然。 正如赵禹所说,就算要赌他也压根就没打算让刘据出海。 不久之前河间国刚发生了刺杀太子的事情,虽不至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他也不想让寄予了厚望的刘据前去冒险,万一像徐福一样一去不回了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