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沿岸地区的确有传言说徐福可能到达了某处仙境,已经成了不老不死的神仙,但也有传言说徐福早已葬身鱼腹。 谁也说不清楚哪个传言是真,哪个传言是假…… 而今日之所以将刘据召来参加内朝会议,而不是私下将他召进宫来询问。 则是刘彻留的一個心眼儿。 他若当面对刘据提出质疑,这个逆子多半又要出言不逊,说不定还问不出什么正经东西来,但若是这些内朝近臣提出质疑,这个逆子就算出言不逊也不是针对他,而且为了平息众人的质疑还得当众把话给说清楚。 正如他始终贯彻的御人之道。 让下面的人争来吵去才是王道,他只要不下场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刘据这个逆子更是如此,免得气着自己。 可现在呢? 这个逆子居然不和赵禹争,给朕来了一句“儿臣认同”,这也太不按套路出牌了吧? “正是,儿臣以为赵正监能够说出这些话来,足可看出赵正监对父皇忠诚不渝,对国家大公无私,字字句句皆在为大汉社稷着想。” 刘据也对赵禹施了一礼,笑着道, “若儿臣处在赵正监的位子与立场,也会说出几乎相同的话来,因此不能不认同。” “?” 刘彻与一众近臣闻言纷纷面露疑色。 无论是内朝还是外朝,政见不同都是常有的事。 因此群臣之间互相驳斥争论亦是常有的事,就算发言之前出于礼节恭维一句,那也是一句简单的客气话,或者干错就是反讽,像刘据这种一上来就大亏特夸,几乎举双手投降的事却不多见。 这可是刘据啊,逆子啊,戾太子啊,难道他转性了不成? 然而他们哪里知道,刘据夸赞赵禹完全是认真的。 这年头不要说公然站出来反对刘彻求仙问鬼,哪怕只是像赵禹这样言辞委婉的劝上两句,那就已经非常难能可贵,算得上是忠臣中的忠臣了。 内朝中其他人的表现也不错,他们大多数人都附和了赵禹的说辞,也从侧面证明刘彻选用官员的眼光的确还是可以的。 “不过……” 紧接着刘据只用了这两个字,就让刘彻和一众近臣收回了思绪与幻想,接着说道, “我的梦境并非没有定论,为了助我寻得那处平原广泽,徐勃近些时日在梦境中传授了我一件奇物,此物便是最好的证明。” 说着话的同时。 刘据已经将手伸入怀中,随即从里面掏出来一个掌心大小的黄铜打制而成的圆盒。 “这是……” 众人的目光立刻聚集在了那个黄铜圆盒上面。 “此物唤作指北针。” 刘据将黄铜圆盒放在案几上,拧开了圆盒上面的盖子。 随后又甩了甩手上的水,在自己的朝服上擦了两把…… 妈的尴尬,铜盒密封做得不够好,稍微有点漏水,使得他朝服里面的内衬衣裳也湿了一小片,好在漏的不算严重,盒子里面还剩了一半的水。 “指……北针?” 刘彻与一众官员并未在意这个细节,已经好奇的凑了上来。 只见还剩了一半水的黄铜圆盒里面,漂浮着一根黑色的小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