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无非就是对临行前三川武男的那句‘北澄小子可以满足你对演员这个职业的一切要求’感到好奇而已。 而测试的结果也出乎他的意料。 没想到北澄实真从这么一沓资料里挑中了自己看中的演员。 这份眼力确实不简单。 北野文想到这里,又看了一眼北澄实,摇了摇脑袋。 北澄实这个子役,哪里都好,哪里都不错,就是这个小子未免也太不客气了。 这边刚和他说完话呢,那边又直接躺在儿童长椅上了。 那副完全不在意其他人的模样,让北野文怀疑北澄实是不是真像业界里流传的谣言那样,是个‘片场恶霸’。 “算了算了。” 思考这些也没什么用,北野文好笑地摸了摸下巴,而且他也挺喜欢北澄实与他的相处方式。 不像日本其他演员,说两句话就唯唯诺诺,话都不敢说了。 比起这个还是快点联络演员吧! 来中国都已经一个多星期了,北澄实和三川奈央的单人镜头都快拍完了,就差陆之弘的镜头了。 要是再这样拖下去,怕不是一个月都没办法回国了。 由北澄实与北野文共同看中的陈明道确实没让人失望。 让他早上六点左右赶到拍摄场地,他五点半就能先到拍摄场地打着灯记台本。 作为演员最关键的演技也相当亮眼。 虽然还稍显稚嫩,有些时候的表演可能会有些‘用力过猛’,但对于整体都‘用力过猛’的日本电影来讲,这种‘用力过猛’的感觉反而有些加分项的感觉。 再加上其演技相当扎实,一眼就看得出来是科班出身,经过正儿八经的演技学习。 这也让北野文相当满意。 只不过让北野文最满意的果然还是陈明道为了电影的整体效果,居然拒绝了日语配音而自学起了日语的基础用语。 这确实让人相当意外。 因为拍摄之前,北野文就没有将日语当作陆之弘演员选角的关键。 在剧情设计当中,除了在外人面前,陆之弘在与妻子、儿子交流的时候大部分都使用的是中文交流——这样能加重观众对‘陆之弘是个中国人’的印象,以此区分他与女主人公手冢幸江国籍方面的区别。 因此,会点日语自然是最好的,不会也无所谓。 大不了后面就找个日语后期配音。 日本的声优产业相当发达,找到一个与对方声线气质相匹配的声优并不会太难。 可谁也没想到,对方居然为了更好的效果一边演戏一边学习日语.同时还要记住台本。 这种敬业精神让在场的《我在这里的理由》的一众工作人员都有些不可思议。 毕竟有周坤这摊扶不上墙的烂泥在前,他们本来还在担心拍摄会不会又来个‘周坤二号’,导致拍摄再度陷入僵局。 结果对方来是来了,但却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极端——真的太敬业了,每天早起都能看见对方第一个在拍摄场地记台本。 这才是我认识的中国演员嘛! 北野文心满意足了。 他以前在中国就已经进行过电影拍摄。和不少优秀的中国演员都有过合作。 那些演员在拍戏这方面可都是精益求精的。 那会像周坤那样? 连个普通的镜头都拍不好? 就是让北野文头疼的是。 陈明道自学日语从个人行为上来讲很好。 但自学这玩意儿终究是有极限的。 对方关于日语的发音以及咬字、断字方面都有很多不标准的地方。 很难还原出‘陆之弘’这个角色在剧情中在日教师的那种感觉。 而整个拍摄组里面既懂日语又对中文特别了解的人就只有北澄实了——由于北野文与一众工作人员曾经都在中国进行过拍摄,对中文颇为了解,日常沟通交流肯定没问题,所以北野拍摄组这次就没带翻译过来。 实在没办法,为了拍摄出来的最终效果,北野文只能再次请求北澄实这一次与上次的测试不一样,是真的低下头来求北澄实教教陈明道日语。 北澄实也有点无话可说。 你.不是?怎么伱就净抓着我这一只羊薅羊毛啊? 什么情况啊?我就只是个10岁孩子。 不过看在北野文都直接过来请求自己。 再加上陈明道好歹也是自家人。 北澄实最终还是点了点脑袋,被迫当了被薅毛的羊。 只不过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那就是必须给他加片酬。 又是危机公关又是选角,这会儿又要客串日语教师,这么多活硬塞给他一个人,不加薪是真的干不下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