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若是刘彻做了相同的事,那便一定是一种非同小可的警告,倘若有人没看明白,便等着自己像那座橘子小山一样轰然倒塌吧。 至于刘据…… 霍光余光偷偷瞄了刘据一眼,背心不知何时悄然渗出了冷汗。 “苟圣”的性子让他不能不在意,也不能不敬畏……难道现在已经要进入共事二主的要命阶段了么? …… “还真是借寿仪式?” 才听霍光说到一半,刘据已经知道了这次事件的始末。 与他此前猜测的基本一致,刘彻还真是听了南越巫师的鬼话,在没能乘龙登仙的情况下,对霍嬗举行了这样一场借寿仪式。 不过刘据此前没有猜到的是,这件事霍光一早就是知道的。 刘彻终归有着自己的底线,在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就私下将霍光召进了宫,争得了他这个霍嬗叔父的同意之后,才付诸了行动。 当然,以霍光那“苟圣”的性子。 刘彻让他跪在面前,来上一句“朕求你个事”,他也不可能不同意。 只是对于霍嬗而言,霍光这个叔父做的就太不合格了,不知道以后去了下面,霍去病会不会给这个托孤的弟弟来上几箭…… 这也解释了历史上卫氏在“巫蛊之祸”中几乎灭族。 而与卫氏同源的霍氏却能不受任何影响,甚至霍光最后还能成为顾命大臣之首的原因。 肯定不仅仅是因为霍光平日里低调谨慎,说不定也与这件事不无关系。 毕竟倒推去想此事,如果霍嬗在刘彻借寿不久之后就莫名暴毙,还无法查明死因,那么刘彻八成就会认为是他借走了霍嬗的阳寿所致。 如此一来,只要刘彻心中尚有底线,就欠下了霍氏一个天大的人情。 将来自然也断然不会亏待了霍氏……如此说来,霍光似乎亦有了害死霍嬗的嫌疑,利大者疑嘛! “陛下与下官解释过,举行如此仪式最多只会借走二十年阳寿,霍嬗如今尚且年轻,即使少了二十年阳寿,若不出意外也依旧剩下数十年寿命。” 霍光脸上浮现出一抹惭愧,却还是坚定不移的说道, “何况二十年阳寿对于霍嬗来说,未必能办成什么大事,但换做是陛下这样的雄主明君,若真能延寿二十年,无论是对大汉、对万民、对霍嬗,皆有莫大的好处。” “陛下并未逼迫下官,下官支持此事,绝非出于私心,也并非出于畏惧,更不是麻糜不分的愚忠,而是顾全大局。” “就算再让下官选一次,下官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请殿下明鉴!” 这一刻,刘据竟从霍光的语气中听出了真真切切的崇拜,不管他有什么私心,都毫不影响对刘彻的崇拜。 当然,早年的刘彻也的确配得上他的崇拜。 司马迁虽然在《史记》中对刘彻晚年多有置喙,但其中一句话亦可概括刘彻的智慧。 哪怕刘彻在世的时候,民间亦有许多批评他“与民争利”的言论,但司马迁却用一句话道出了刘彻早年的真实情况: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诚然,许多财政政策都是桑弘羊制定的,但真正拍板的人却是刘彻。 之前刘据就曾评价过那些财政政策,他始终坚持将所谓的“与民争利”,称作“与商争利”、“与官争利”、“与诸侯争利”和“与望族争利”。 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假民公田……这些政策真就没有一项是针对百姓的,从未增加过百姓的徭役与税赋,反倒是认真推行了一些利民之举。 本质上他始终都在斗地主,在造自己的反。 “那么在你看来,若有人想害死霍嬗,谁的嫌疑最大?” 刘据沉吟着又问。 “恕下官冒犯,此事嫌疑最大的莫过于殿下与诸位皇子,殿下与诸位皇子多数已经成年,若陛下真得了延寿之法,殿下与诸位皇子只怕穷尽一生都只能是皇子。” 霍光接下来的话,倒为刘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因此按照常理去讲,天底下最不希望陛下成功借寿的人,也必定是殿下与诸位皇子……”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