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霍光此前是奉车都尉,与刘彻的近侍关系密切,自然也更了解刘彻的近况。 他在密信中亲笔告诉刘据。 刘彻这几年的记性比以前差了不少,有时夜里还会莫名发癔症。 有一次大半夜起来,大叫着将正在当值的小黄门喊进寝宫,非让小黄门在龙榻前给张汤和主父偃看座。 这可直接吓尿了小黄门。 因为张汤和主父偃早就已经不在世了。 这两个人,一个官拜御史大夫,一个官拜中大夫。 张汤是有名的酷吏,同时也是清廉的官吏。 死后抄家时他的家产不足五百金,追根溯源全都是刘彻赏赐的财产。 而他在世时,曾协助刘彻改革币制,实施盐铁官营,算缗告缗,打击富商大贾,称得上是刘彻的左膀。 主父偃则是有名的纵横政治家。 他在世时,提出了四个对大汉影响深远的主张: 实施推恩令、迁徙天下豪杰富户于茂陵、于朔方屯田设郡和立卫子夫为皇后。 这些主张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根本不需多言,称之为刘彻的右臂亦不为过。 可惜这两个人均未得到善终。 张汤受人构陷,刘彻或是听信了谗言,又或是只想做不脏身的裁判,于是下令严查,最终张汤百口莫辩,不得不自杀自证,拉着陷害他的人和当时的丞相庄青翟做了垫背。 主父偃也是一样受到构陷。 此人虽没有张汤清廉,也未必是什么好东西,但生前所做的一切皆是在维护刘彻的专制,骂名由他来背,果实给刘彻来摘。 而当主父偃受到构陷时,刘彻为了安定人心,也为了不脏身,最终还是狠心将其处死。 从这两个人的往事中不难看出。 刘彻其实对他们有所亏欠,他们是刘彻的白手套,却也被刘彻当做了用完即扔的一次性手套…… 他们死的冤不冤,又有多冤,天下恐怕没有人比刘彻更清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