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夭寿了,千万不要出事啊! 我儿好不容易立下封侯之功,我今后想来也能锦衣玉食的养女人了,若是回不来,这不是乐极生悲么? 教我情何以堪? 不过真实情况倒与东方裕担心的事略有出入。 因为在这封酒泉郡守命人送回的急报中,所提并非是匈奴大举进犯的消息,而是匈奴右日逐王铁弗集结两万兵马驰援姑师国的消息。 并且因为酒泉郡守通过斥候与探子得到这个消息需要时间。 再命人将急报送回长安也需要时间。 以至于刘彻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已经滞后了不少。 姑师的战争至此已经结束,刘据命人传回的急报也已经在路上,将会给刘彻一个难以想象的巨大惊喜。 不过现在刘彻可不会这么想。 他太清楚自己给了刘据多少兵马了,也太清楚汉军在攻打姑师的时候,匈奴两万骑兵忽然驰援,情势将会对汉军如何不利了。 战争许多时候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一个小小的信息差,汉军即将面临的就是一支防不胜防的奇兵……有心攻无心,有备攻无备,就这么说吧,哪怕这次领兵的人是霍去病,刘彻也同样会惊出一身冷汗,更何况还是初次领兵出征的刘据? 偏偏酒泉郡守在急报中,还并未说明是否另外派人前去给刘据送信! 刘彻只觉得问题很大,假使这回真出了什么岔子,而酒泉郡守果真没有派人前去给刘据送信的话,那么他便活到头了! 尽管刘彻心里明白,就算酒泉郡守派了人去送信,恐怕也来不及。 毕竟从酒泉前往西域,再途径楼兰、尉犁、山国和焉耆四国,最终将信件送到刘据手中,所用的时间只会比将急报送回长安更长,届时匈奴右日逐王只怕早已杀到了姑师国。 但总要有人为此埋单,刘彻也需要有人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买单。 否则,他便只能怪自己不该命刘据前往西域了…… 于是随着内朝大臣全部进宫。 短短两个时辰后,大半个长安便有了大动作。 遣将的遣将,调兵的调兵,调配粮草的调配粮草,调集马匹的调集马匹,国库内帑相关官员脚后跟都难以着地,就连少府都动了起来。 现在的刘彻并不富裕。 此次征伐楼兰、姑师,刘彻为了照顾刘据,虽看似没给多少精锐兵马,但也算是下了血本,尽量让刘据舒舒服服的打上一场富仗。 后来刘据攻下楼兰之后,上疏请求在楼兰屯田。 刘彻也大方的批了大批物资,以至于让这两年又是推行农事又是赈灾的本就不富裕的国库内帑越发捉襟见肘。 这回临时命卫青亲率大军前去接应刘据,而且可能还是一场根本接应不到的接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