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若殿下推断无误,又是顺风的话,大约三四个时辰便可抵达。” 杨仆闻言略作沉吟,极为简短的答道。 “多少?” 刘据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三四个时辰就是六到八个小时,平均下来一个小时可以航行三十里上下,大汉的船舶航运速度已经这么快了么? 哦对对对,据史书记载,大汉的楼船和战船已经用上了风帆。 而且是那种可以调节的风帆,顺风航行自然得心应手。 何况这個时代陆地上马车牛车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运输速度自是不如水路快,运载量也相差甚远,否则天朝历史上各代的统治者,也就不会热衷于修建运河了。 需知这些运河最开始主要都是为军事所建,带动经济、文化和农业方面的发展其实都是附加增值。 想着这些,刘据对大汉的楼船和战船不由的更感兴趣。 听说长安的太液池就有一艘楼船和许多战船,那是刘彻命人在太液池上操练水军用的,可惜刘据还没去看过…… “从合浦前往中间这座小岛,若依殿下所言只有一百多里,方向也没有错的话,顺风之下两个时辰之内便可抵达,逆风用时稍微久些,三四个时辰也差不多了。” 杨仆则以为自己没说清楚,于是更加详细的说道, “而从这座小岛前往这片大岛,顺风之下三四个时辰便可抵达,逆风则要翻倍用时。” “很好!” 刘据越发有了精神,毕竟出海不是闹着玩的,在海上航行越久,遇上飓风的机会就越大,风险自然就越高,如果只是几个时辰,又有海岛作为中转站的话,再配合一些航海方面的经验,应该可以提升不少安全性。 于是刘据想了想,又道: “海上时有飓风出现,出海时需多留意天象,定下几条不出海的铁律。” “比如早晚天边有晕如虹,次日坚决不出海。” “五更时分望星月,不是明洁清晰,当日坚决不出海。” “我就知道这些了,若杨将军还知道一些飓风征兆与航海经验,可以一同加入铁律,总之一切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万不可大意。” “……” 听到这话,一旁始终插不上话的韩说再次对刘据刮目相看。 刘据这些话已经全然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他真心看不懂自己这个太子准女婿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什么事情都能说出一些道道来,就连这出海之事都头头是道? 而且这几句话还说的朗朗上口,煞有介事。 太子似乎不用考太学吧? “……诺。” 杨仆也是再次惊疑的看向刘据,他比韩说还要更看不懂刘据。 因为身为掌管楼船的楼船将军,他自是更清楚刘据这两句话的含金量。 毕竟如今不论是大汉,还是沿海多地,生活的重心和区域都在内陆,沿海打鱼那是走投无路的流民才迫不得已去做的事情。 而这些渔民大多没什么文化,对于天象诸事和飓风大多都是采用拜神祈福的方式,只有极少数经验老道的老渔民才能总结出一些不成文的经验之谈。 刘据提到的这两项铁律。 第一项他此前的确有所耳闻,第二项却还是头一回听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