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卫子夫听罢依旧是那副爱答不理的姿态,淡淡的道: “吾不理解。” “吾只知《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毁身体,便是不孝,毁坏他人尸首,便是有悖人伦。” “非但吾不能理解,大汉的千万臣民也不能理解。” “你能够理解,还要推行此道,那是因为你身为人子,却敢公然违抗吾的旨意,你自己就是个大逆不道的不孝子!” “而吾身为皇后,却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管不好,如何敢自诩母仪天下?” 得,两句话就又重新扯回了抗旨不尊的事情。 由此可见卫子夫对这件事有着多么深的怨念,看来这件事绝没有那么容易过去。 刘据心中郁闷,还想说什么,却听卫子夫紧接着又道: “再者说来,你口口声声说义妁所行知之事,乃是大势所趋。” “那也不过是伱以为罢了,如何能够确定,可有什么切实的证据?” “吾还以为解剖非但不能推进方技发展进步,反倒会令大汉礼乐崩坏人伦尽丧,久而久之必定动摇国祚呢。” “若只是为了你以为的事,便要吾赌上你的名望与前程,赌上卫氏好不容易得来的声望与地位,吾做不到,你也不必再多说什么,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你这逆子可以不孝,吾却不能不顾你的死活,吾究竟是造了什么孽啊?” “苍天,你为何如此待吾……” 说着话的同时,卫子夫还拿出一块方巾,捏住一角轻轻沾了沾眼角不知何时出现的泪水,尽显心碎之态。 “母后……” 刘据无语之际,真想告诉卫子夫自己是个穿越者,所以知道这是大势所趋。 可是他心里也清楚,“穿越”二字对于卫子夫这样的大汉土著来说,只会更加难以理解,相反还可能引来其他的麻烦。 “既然如此,可否请母后暂时不要将假义妁交给京兆尹,也不要命京兆尹尽快公开处置此事,再给儿臣一些时间,儿臣定会尽力向母后证明儿臣的想法。” 眼见实在说不定卫子夫,刘据只得又退了一步道。 “不能再等了,此事性质恶劣,在长安城内传播迅速,已经引起了不小的舆论。” 卫子夫当即又道, “如今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义妁是博望苑的人,也知道她得到了你的庇护,任由此事继续发展下去,只会对你越发不利!” “母后!” 刘据仍想相劝。 卫子夫已经背过身去,语气少见的强硬: “吾意已决,此事没得商量,若没旁的事,你可以退下了!” …… “母后,这可是你逼我的……” 回头最后看了一眼挂着弓的椒房殿大门,刘据毅然向温室殿的方向走去, “父皇,对不住了,这回要怪,你就怪我母后吧……” 他本来还想再拖一拖,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一举解决这件事情。 可是现在卫子夫根本不给他时间。 他就只能寄希望于刘彻,尝试在刘彻那里激活“穿越福报”漏洞,人为的提前给自己创造出一个契机来。 毕竟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依照大汉律,包庇罪犯也是要连坐的,再加上正如卫子夫说的那样,这件事的性质“十分恶劣”,对他的名望也将带来不小影响,甚至影响太子之位。 那么想来应该也可以利用漏洞,让事情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