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父皇信奉的是实用主义,哪里是什么儒学?” “他虽在国策推明孔氏,但选用人才素来不拘一格,无论信儒或不信儒,无论是哪家的学问,只要有真才实学,只要能造福国家与百姓,那便是我父皇最喜爱的臣子。” “因此在我看来,令郎弃儒从农并无任何问题,倒是赵丞相你过于偏狭了……”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 刘据忽然发现一旁的卫伉好像踩了电门一样,不知为何一直在不停地冲他翻眼睛努嘴,看起来比赵周更加急躁。 与此同时。 “啪!” 背后忽然传来一声脆响。 刘据这才反应过来,回头向身后望去。 只见身后两丈之外的地上,不知何时掉落了一卷简牍。 而在简牍的后面,则站着一个人,一个发虚花白、身躯也略有些佝偻的人。 而这个人的脸上,还挂着失魂落魄的表情——董仲舒! “董老,你什么时候来的?” 饶是刘据脸皮再厚,此刻也感受到了尴尬,只得干笑着问道。 “就在……殿下说起陛下选才用人之道的时候……” 董仲舒的声音沙哑而又无力,默默的弯下腰捡起地上的简牍。 然后又躬身说了一句“老朽告退”,就带着那一脸失魂落魄的表情转过身去,拖着两条仿佛灌了铅的腿,一步一步向远处走去。 这一刻,他的身躯变得更加佝偻,仿佛瞬间又老了几十岁,背影中充满了无法言喻的凄凉味道。 “表哥,伱怎么不提醒我?” 刘据无奈的回过头来,竟将这口锅推到了卫伉身上。 “冤枉啊殿下,我提醒你半天了,是你没看见!” 卫伉一脸委屈的为自己辩解,随后又道, “不过我觉得殿下说的很有道理,儒术虽能教化百姓,使天下有道有序,但不论是打仗、法度、出使,还是这兴农之事,还需依靠实干的人才,怎能真正罢黜百家?” “……” 赵周闻言却越发坚定了将赵过双腿打断的念头。 听听! 都来听听! 这两个逆子究竟在说什么大逆不道、妄揣圣意的混账话! 不行,必须将赵过双腿打断,让他出不了门。 这回不是为了让他不再执着于农家,而是要阻止他与这两个逆子搅合到一起! 以前他好歹就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废物,至少人畜无害。 今后若是和这两个逆子混在一起,没人敢诛天子的族,大将军躺在功劳簿上也可保家族安稳。 赵家有什么依仗,何愁不被连累诛族?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