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据看出来桑弘羊有点指望不上,也就没有继续为难他,反正他自己还留了一手,已经派出了杜周和廷尉的人,于是便又问道: “对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如今余波未尽的算缗告缗政策,好像是你和已故的御史大夫张汤提出来的吧?” “正是。” “这些进入盐铁衙门的盐商铁商可缴纳了算缗,受到了告缗波及?” “算缗告缗针对的是商贾,正式推行时,这些盐商铁商已经受到征召进入盐铁衙门,成了朝廷官员,因此不在算缗告缗之列。” “好,我明白了……” “……” …… 接下来的一个月。 除了被在计薄中查出问题的几个盐铁官员被刘彻在早朝上亲自下诏,刑人于市,与众弃之之外。 大司农一切风平浪静。 至于盐铁官营“改革”事宜,也没有取得任何实质上的进展…… 不过从各地传回的信息来看的话,貌似百姓购买铁器农具和食盐的价格的确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质量的话则尚不好说。 也就是说。 那几个盐铁官员被弃市,还是略微起到了少许杀鸡儆猴的效果,至少使得其他的盐铁官员略微收了下手。 但这与刘据提出的“改革”可相差甚远…… 对此朝堂上的文武官员已经不再对此事抱有任何期望,甚至不少人心中早已生出了看热闹的心态,等着看刘据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太子如何收场。 不过他们最多也就在心里想想,或是与亲近的人私下调笑几句。 在五天一次的早朝上,可不会有人去触这个霉头,全都极为默契的选择了避而不谈。 然而他们不想触霉头。 刘彻心里却已经有些忍耐不住了呢。 他就很想当众问一问刘据,究竟将“改革”进行到了哪一步,然后看这个逆子当众下不来台,当众承认是自己太年轻了,垂下那张无父无君的丑恶嘴脸。 这倒无关皇室的脸面。 刘据毕竟只有十七岁嘛,年轻气盛是可以理解的,口出狂言是可以理解的,想法天真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作为仁慈的父皇,允许自己的儿子犯一些错误,给自己的儿子一些成长的机会,只会更显他舔犊情深。 反正,他已经做好了出手的准备,就等刘据失败低头! 于是在今日早朝即将结束的时候。 刘彻终归还是没忍住,故意在百官面前对刘据问起了此事: “刘据,你受命对盐铁官营行改革之事已一月有余,如今进行到了什么程度?” “!!!” 听到这话,堂下的一众文武官员瞬间竖起了耳朵。 静悄悄的与刘彻一同等待着刘据的回答。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