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申时,百官诸将得入宣室殿。 申正时,刘彻亲临宣室殿,由谒者宣读昭功诏书,庆功宴正式开始。 席间刘彻先与群臣共饮三杯,随后便问起了李息与徐自为此战的经过。 二人自然不敢隐瞒,当即从刘据前往北军提出作战方略开始,到刘据发明的“天灯”,再到最后全歼羌人,捡此战中重要的事情依次说了一遍。 当然。 这两个家伙也不是傻子,像什么“十万军功”之类明显像是刘据在算计刘彻的话,则统统加以省略,免得给刘据引来麻烦,也免得给自己惹来事端。 百官听完自是无不愕然侧目。 不管他们对李息和徐自为有多少了解,也不管他们此前是否猜到刘据在这场战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刻都不能不重新审视刘据这位太子。 他现在才多大年纪。 竟有如此胆识、魄力和头脑,这不是类父又是什么? 百官皆知。 刘彻一直以来对匈奴的态度只有两个字——灭国! 而刘据初次参与战事,对于西羌这块难以处理的顽疾也只有两个字——灭国! 对待敌人,这父子二人真是不遗余力,力争一点不给敌国留一点余地啊…… 不过两者不同的则是。 匈奴至今未灭。 刘彻始终未能达成这个战略目标,如今匈奴远遁北海,虽元气大伤但仍在苟延残喘,甚至最近还有了卷土重来的迹象,这回西羌生事便有匈奴人的影子。 而西羌呢。 经过此战,天下恐怕再无西羌,就凭侥幸逃走的那数千個羌人,还真不是瞧不起他们,他们今后只能逃往杳无人烟的苦寒之地,哪怕再给他们百年休养生息,恐怕也难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因此完全可以说,刘据已经圆满完成了灭羌的目标。 不过这倒也并不能证明刘据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毕竟匈奴和西羌本来就是两个不能放在一个层面相提并论的敌人。 以刘彻数年前漠北之战的强度,只怕五十个西羌都早已灭绝,匈奴若非跑得快跑得远,而汉军又对北海一带了解颇少,八成也是要灭国的。 同时他们又隐约觉得刘据此举有那么一丝丝的不符合情理。 此前镇抚南越国的事情他们还印象深刻。 因此他们不太明白,为何对待南越国时,刘据就用了“一国两政”那样的怀柔国策,使得南疆诸国纷纷前来内附。 而这次对待西羌,他却一心只想灭国? 甚至在此战开始之前,有不少人就已经在猜测此战的结果,还以为这回也是像镇抚南越国一样,不过是以震慑为手段,逼其内附大汉。 毕竟刘彻点了李息和徐自为为将…… 另外。 再说起那个“天灯”。 百官心中倒是越发好奇了,李息和徐自为将这东西说的如此神奇,甚至称其为局部战争中有史以来最迅捷有效的传令神物。 若是二人所言非虚,此物恐怕已经可与前些日子齐王进献的“天禄箱”相提并论了吧? 话说这届皇子都是什么怪物? 个个拎出来都能手搓神物,还信手拈来,难不成天子求仙问鬼,反倒将上天赐予的福禄求到了这届皇子身上? “……” 刘据听着李息与徐自为的奏报,则是面不改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