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卢栩:“算!”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张单子,“你们每位买了多少肉,可以领多少,我都记着呢,放心吧!” 其他人:“……” 懂了,难怪这位卢大人这次带的肉比他们先前定的多的多。 他们为难道:“卢大人,不是我们不想换您的羊肉,只是,我们实在是手头没那么多粮食了!” 卢栩大方道:“不要紧,你们谁要,我可以赊给你们呀!” 众:??? 卢栩又抽出一张单子,上面已经拟定好了欠条格式,只要填上欠账人的姓名籍贯,要多少肉,选择用哪种粮食何时偿还即可。 卢栩:“谁要多少,现在就能报名。” 他们看着那一张张格式一样,盖着北庭县衙门章的欠条,齐齐陷入沉默。 这是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 想想他们就忍不住一阵牙疼。 想要调料,就得买羊,买羊,就得用粮食换,粮食…… 运粮食他们得比运别的多出多少人力物力呀? 众人纠结着。 可这东西又确实能赚钱。 即便家中不做吃食生意的也看得出来,这调料有市场…… 可众人越想就越不理解了。 他们有点儿看不懂,卢栩要是为了捆绑卖肉,只煮给他们尝尝不就好了,毕竟整个西北,能大量买肉的,也就他们这些商人。 何必非要在县城这么煮菜呢? 家中开酒楼的人敏锐地意识到哪里不对,问道:“这调料,以后也一直就只送不卖么?” 卢栩:“哦,那倒不是,以后产量高了可以单独卖一些。” 有开食铺、开酒楼,还专营火锅店的经验,卢栩是最知道他的底料价值所在的。 但任何吃食都一样,只要是吃的,别人都能模仿,无非是口味差一些。 在京城那样繁华的地方,高档的酒楼拼的就是差的那点儿口味。 在关外和西北几个郡,若是能便宜实惠,普通百姓都能忍受那点儿口味差别。 等他的底料普及开了,市场有需求,他若供应不上,或者还做太多限制,到时候必然会充斥各种仿品,那不是给别人做嫁衣吗? 平时倒也算了。 观阳到北境一路都有模仿他家铺子开火锅店的,卢栩一点儿都不在乎。 因为那时候,他要养的人少,他们家所有人的工作都已经饱和,只食铺、观阳的火锅店已经足以养活他们全家生活。跑商,也足以养活他整个商队,他不介意沿途有人和他抢生意,还挺乐意看看别人模仿的创意的。 可现在不同了,他要养一县人。 仅靠倒卖牛羊是不行的,他们还得再想别的门路。 加工皮毛卖到关内,做些手工卖给蛮人,多开些工坊,让城中的百姓有生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