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泊没有像李弘一样旗帜鲜明的嚷嚷着父子一同去大秦,也没有做出愚蠢的举动,让李牧的处境变得更艰难。 李泊只是如同一个迷茫的孩子一般,将困扰着他的难题抛给李牧,希望李牧能够为他答疑解惑。 然而李泊的问题却如一柄柄重锤般重重砸向李牧的内心深处,让赵姜宽慰半晌才终于有所收束的内心重归混沌。 李牧并不介意代王嘉扶持新的势力来制衡李牧,恰恰相反,李牧对于代王嘉扶持新的势力持支持态度,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误以为李牧要和他的先祖李兑一样架空大王了。 但李牧却不能接受代王嘉榨取代地菁华、伤害代地万民! 毕竟,李牧忠于赵王丹和赵王偃,代地万民却忠于他李牧。 李牧需要效忠于赵王丹和赵王偃,李牧同样需要对代地万民负责,而不能愧对他们的忠诚! 许久之后,枯坐如干尸的李牧才终于缓缓起身走到案几面前。 毛笔饱蘸墨汁,李牧用相较于以往明显飘虚了几分的笔迹落墨: 【吾儿展信佳。】 【吾儿之问,乃翁以为皆是虚妄。】 【大王早在为太子时便是天下闻名的君子,其心仁善,其行宽和,虽然大王未曾治今岁地龙翻身之难,但那不过是因外战凶险、内部疲敝,大王实无治灾之力。】 【身为臣子,不该因此心生怨怼,而是当自问自省,切不能再让大王面对如此痛心的抉择。】 【明岁大旱将至,乃翁以为大王必会早做准备、筹措粮草,治大旱之灾、救代地万民!】 【至于大王是否迁都,此事甚大,自当据大王心意而定,无论大王是否迁都,都与提防、打压无关,吾儿切勿多虑。】 【大王虽为废太子……】 书至此处,李牧笔尖悬于竹简之上,任由墨汁自笔尖滴落、污染了竹简,却久久不曾继续落笔。 万一,大王真的如嬴成蟜所言一般无视明年的代地大旱,甚至是趁机攫取代地菁华、令得代地民不聊生,那么大王果真比赵王更值得支持吗?自己果真还要继续为大王而战吗? 大王终究只是废太子而已!何至于大代万民为大王而死! 繁杂的思绪充盈于李牧的脑海,让李牧迟迟无法做出决定。 李牧不得不拿出刻刀刮掉了最后几个字和大片墨点,重新落笔: 【今天下局势愈乱,吾儿当好生仕于秦。】 【秦长安君乃是不世出之大将、贤臣、君子,除过于愚善之外再无弊病,吾儿切莫因乃翁与秦长安君屡屡搏杀而对秦长安君心生不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