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秦王政十六年一月十六日。 旗帜飘摇,人影萧瑟。 十余万燕军簇拥在王纛前后,行向蓟城方向。 经此一战,近二十万燕军埋骨他乡,燕国未曾夺取任何疆域,反倒是赔进去了大量辎重,更还倒贴给了大秦两百万石粟。 然而残存燕军的脸上却看不到多少悲戚,只能看到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喜悦,一些老兵甚至还在行军途中抽空向新兵们分享逃生技巧和野外生存经验。 毕竟,这么多年他们都如此输过来的,习惯了。 王纛之下,五马大车碾碎一地雪泥,车内燕王喜始终抓着栗恪的手,脸上满是笑容和欣赏:“此番我大燕能仅以二百万石粟、五十万匹布的代价便与秦休战,皆乃栗上卿之功也!” “寡人着实不曾想到,栗上卿竟能屡解寡人之难!” “待到回返蓟城,寡人定不吝厚赏重赐!” 燕王喜也已习惯于无法开疆扩土,于此战,只要没折损疆域就是赢! 栗恪做出看似情真意切的感激模样,认真的说:“大王谬赞!” “此次秦燕罢兵休战之功,绝非是臣一人之功,更是大王并诸位同僚之功。” “是大王并诸位同僚于督亢之地与秦鏖战,令得秦国不堪久战,秦国方才愿以如此条件休战。” “依臣之见,若非是齐王请降、代王背盟,此战孰胜孰败尤未可知!” 燕王喜脸上的笑容明显更灿烂了几分,不屑的斥道:“齐王实乃鼠辈也!” “至于代王,亦是背信弃义的小人!” “与此等盟友合盟,怎能成大业!” “还望爱卿竭力臂助寡人,深耕我大燕内政,蓄养我大燕民力。” “待到他日,寡人定会再次御驾亲征,为我大燕开疆扩土!” 栗恪刚想顺势抽出自己的手来拱手奉承,便听五马大车外传来燕柳焦急又压抑的低呼:“大王!” “前方探得代军踪迹!” 燕王喜脸上笑容瞬间消散,撩开车帘肃声喝问:“探得代军几何?身处何方?” 燕柳连声道:“据各部斥候回禀,我部斥候于北偏东方向二十里处发现代军斥候踪迹,于北偏东方向三十里处仍未发现代军兵马踪迹。” 燕柳的话语如一柄重锤般砸向燕王喜的心口! 燕王喜失声喃喃道:“于北偏东三十里处仍未发现代军兵马踪迹?” “北偏东四十二里,便是我大燕历室城!” “北偏东五十里,便是我大燕都城!!!” 燕军斥候深入北偏东三十里依旧没能发现代军踪迹,那么代军能在哪儿? 最大的可能就是代军正在兵围历室城! 刹那间,燕王喜双眼便是一片通红。 向来都是寡人背盟!向来都是寡人背刺盟友! 可今日,代王嘉这个小年轻他不讲武德,他竟然背刺寡人! 更可气的是! 寡人数次背刺盟友,招致天下骂名一片,却未得寸功。 结果代王嘉这小年轻不过只是第一次背刺盟友而已,便已攻至我大燕国都附近?! 燕王喜一步跳下五马大车,双手一撑便翻身上马,气极反笑道:“善!善!善!” “寡人念及代王终究要转攻秦国,故而未曾追究代王背盟之辱,亦未曾趁代虚弱转攻代国以究代国背盟之恨。” “代王却非但不心存感激,反倒是转攻我大燕?!” “代王以为寡人年迈,剑已不利乎!” “传寡人令!” “全军向蓟城方向急行!” “派出军中所有斥候,向东、北方向探查敌情。” “传讯朝中,筹备粮草、大开武库、遍征官吏。” “集我大燕之全力,与代决一死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