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有斥候尽数离营外出,探查周遭四十里,定要探明秦军主力方位!” 纵是经历了两天两夜的长途奔袭,司马尚麾下的斥候们还是振奋而呼:“唯!” 他们隐隐感觉,军功在向他们招手!—— “彼其娘之!” “赵武安君不讲武德,不过半月时间竟已一路杀至我黎城!” 葛平背负双手在原地来回踱步,目光每每触及城外飘荡的赵军旗帜就是一阵揪心。 黎城虽然重要,但因黎城前方还有数座城池,所以黎城的常备守军数量并不算多,仅有五千县兵。 即便再算上除贼曹、亭长亭卒等青壮,也不过八千余兵马而已。 但现在,城外却陈列着八万赵军! 这可是十倍的兵力差! 葛平怎么打? 葛平愤而一拍案几:“本将就不该应下这县令之职。” “本将不过是一匪首而已,哪来的能力做县令!” “若是本将不做这县令,如何会面临如此危局!” 灭楚之战后,鄂鏖被选定为鄢城县令。 葛平也被选定为黎城县令。 不过大秦选鄂鏖为县令,是要借鄂鏖的匪气去镇压鄢城的豪强。 大秦选定葛平为黎城县令,则是希望葛平这位在灭楚之战中表现杰出的将领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他的作用,为大秦守住黎城这个战略要地! 彼时刚刚凯旋的葛平自视甚高,毫不犹豫的应下了任命。 可是真当八万赵军陆续抵达城外,葛平身侧却是孤立无援,葛平才终于意识到,对抗剿匪官兵和对抗正规兵马是不同的。 对抗楚国兵马与对抗赵国精锐是不同的。 听从嬴成蟜指挥进行作战和独自领着县兵去对战十倍于己的敌军,更是不同的! 就在葛平焦躁难耐之际,葛平的长子葛婴也走上了城墙,低声发问:“阿翁可是在为城外兵马烦忧乎?” 葛平轻声一叹:“自然。” “虽然赵军主力不曾来攻我黎城,但仅只此部赵军观之便至少有七八万兵马。” “反观我黎城,兵马不过八千!” “便是尽征我黎城青壮,所得兵马也不足两万。” “如何能与此部赵军抗衡!” 葛平知道自己这个长子从小就聪明。 外出就任之际,葛平将自己的父母和其他所有孩子都留在了咸阳城以证忠诚,唯独带上了正妻与这个长子。 而今年已十五岁的葛婴已经是一個成年人了,葛平也不吝于将他所面临的困难尽数坦言。 轻声一叹,葛平拍了拍葛婴的胳膊,声音复杂:“此战,不可能胜。” “但乃翁不会走。” “乃翁昔日于沙场之上反戈攻楚,已是贰臣,若是再逃再叛,则天下难容乃翁,更是会牵连长安君与诸多弟兄。” “不过你们得走。” “乃翁已令乃母收拾行囊。” “稍后你们便从黎城西门出城,全速奔赴长安乡,先面见韩夫人坦言黎城详情后,再入咸阳去寻乃大父和弟弟妹妹们。” “看在乃翁战死沙场的份儿上,韩夫人或会对你们多多照拂一二。” 即便认为此战不可能得胜,即便认为守城必死无疑,葛平依旧决定留下来。 没办法,葛平有着他的软肋,也有着他的追求。 然而葛婴却是诚恳的看向葛平道:“阿翁,局势还没有那么糟!” 葛平失笑:“局势还没有那么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