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林兰妹心想,还算你有见识,至少知道可乐,她脸上神秘一笑,道: “不是可乐,可乐太呛,我们海根不爱喝,他呀,下班渴了就从冰箱里拿一罐啤酒喝,当水一样喝。” 哟,乖乖不得了,随手从冰箱里抓一罐啤酒当水喝? 刘桂珍一想到这些词语浮现出来的画面:冰箱、易拉罐的啤酒,还当水一样喝,顿觉香江的生活简直就象天堂一样。 “他不会喝醉吗?” 刘桂珍傻呼呼地问了一句,在林兰妹这种语境之下,刘桂珍不回应点什么,好象就不对劲似的。 “哪会啊,一两罐啤酒罢了,人家香江人都当水喝,度数不高的,这叫液体面包,你知道不?很有营养的。” 林兰妹吹上了,把她从王海根那里闲扯捡来的牙屑和刘桂珍稍一说,她就晕眩了。林兰妹心中顿时又惊又喜,觉得有戏,看来这个刘桂珍的防线比较脆弱,而且平时听说赵民生都听她的话,只要搞定了刘桂珍,那十万元绿绿的钞票就到手了。 林兰妹更加来劲了,她道: “你们家听说没有人在香江?” 在农场,这些归侨和侨眷不是有香江的就是有马来西亚、新加坡的亲戚,大家一年里多少也能从外面收到一些外面的亲戚寄来的舶来品:孩子穿的旧衣服、巧克力、果什么的,虽然不值什么钱,也是个亲情念想的意思。 但是刘桂珍这样的家庭,都是本乡本土长大的,哪有海外的亲戚给她们寄东西呢?这无形中也加重了刘桂珍的自卑感。 一听林兰妹说起这条,她就十分遗憾,道: “没有,我家要有亲戚在香江就好了,再不济,也能过去打打工,为家里多赚点钱,日子也不至于过得这么紧巴巴的。” “呵呵,其实没有亲戚在香江也不打紧,我听说,现在许多香江人都回来找媳妇娶老婆,上个月咱们农场的小月不就寄了个香江人吗?” “小月?她寄的不是40多岁的离婚老头吗?小月才几岁啊,好象高中刚毕业。” 刘桂珍听了,有点不屑地道。 “那是她家没有人在香江,是通过别的人家给她介绍的。如果是香江的亲戚介绍的,自家人哪会介绍这么大年纪的给她呀!”林兰妹听刘桂珍的语气里还是有羡慕的成份,赶紧趁热打铁,“你知道吗?别看小月嫁的是个老头子,听说光是聘金就给了三万!” “什么?三万?就那个笨笨的小月值这么多钱?” 刘桂珍的眼睛顿时瞪大了,香江同胞在她眼里,登时成了傻钱多的代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