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哟,看不出来小乐还真有发展经济的头脑啊,树火,你这个儿子可要好好培养,以后会有出息啊!” 刘桂珍刚从母亲家出来,今天母亲看状况身体好了不少,手上又提了一大堆吃的东西,刘桂珍的心情很好,所以有心思和刘树火多开一会玩笑。 “嗨,什么出息啊,他又不会读书,整天只知道在家里疯玩。难得他想正经做点事情,咱们做家长的就支持他呗。 哪象你们家的孩子,个个书都读得那么好,以后都是国家干部,你就准备等着享福吧!” 村里人现在最羡慕的还是吃国家粮的干部,旱涝保收,工作也不累,还有社会地位,走到哪都是一身整洁干净的衣服,胸袋上还插着支钢笔,别提多有气派了。 “说什么话呀,他们书读得好不好我还不知道,你这个赚钱可是就在眼前了。” 刘桂珍笑嘻嘻地回应着,却不防刘树火身边钻出个黑影来,冲着刘桂珍就叫: “阿姨好。” 本来叫叔叔婶婶什么的是村里论资排辈的,但随着国营农场里被称为“番子”的归侨统一把年长的男人叫“叔叔”,年长一些的女人叫“阿姨”,附近农村里也慢慢接受了这种叫法。 因为叫叔叔阿姨的话就不用认真去考究辈份了,反正年纪较自已大的都可以这么叫。 “叫我姑姑,我可是和你爸同辈份的。” 刘桂珍一看是刘小乐,便乐呵呵地道,难得认真了一回。 刘小乐抓了抓脑袋,一手的泥全沾到头发上了,他扫了他爸一眼,见他爸没有反驳,便认真地叫了声: “姑姑!” “哎,好。小乐真乖,以后有空多到姑姑家里玩。” 刘桂珍几次看到家里出事,都是刘小乐通风报讯,热心地帮助自家父亲,早就对刘小乐报有感激之情了,此时便顺口卖了个人情。 赵菲也跟着道: “小乐,有空就到我家来玩,你要养鱼,我帮你找几本养鱼的书看看。” 赵菲没有想到,刘小乐也有果决的一面,那时候和刘小乐说这件事的时候,看他安静的样子,心里还嘀咕着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进耳朵里。 看来,刘小乐不光听进耳朵里,还入心了,真把这当成一件大事来办。赵菲当然乐意帮助刘小乐,而且,当着家长们的面说开了,以后帮助刘小乐就更方便了。 果然,刘树火听赵菲这么一说,也很高兴,道: “这是大女儿阿菲吧?都长这么大了,象个大姑娘了,如果走在街上都认不出来了。 阿菲,小乐平时调皮贪玩,你们姐弟几个书都读得好,要帮帮小乐啊!” 村里人对书读得好的孩子天然地有一种亲近之感,总觉得书读得好的人品也差不到哪去,自家孩子和他们交往很放心,不会被带坏了。 “没问题,树火叔,只要能帮上小乐的,我们都会尽力的。” 赵菲的回答给刘树火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从边上拿起一截黑乎乎的东西,递给刘桂珍: “喏,这是刚才在清鱼塘时,从边上挖出来的大薯,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拿回去炖汤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