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我也不知道你哥去哪了,他连饭也没吃,和我吵了一架,就匆匆出去了。 这孩子,也太冲动了。唉!” 赵民生叹了口气,深深为儿子的前途苦恼起来。如果可以的话,他宁愿把这个转正的名额让给儿子,儿子毕竟年轻,只要能转正,未来的发展就大了。 他年纪这么一大把,转正至多就是提高一下工资待遇和福利,至于前途,转正后他就是个科员,年纪到了瓶颈,绝对不可能提拔了。 “爸,别担心,我吃完饭去找找大哥吧!你说他那么生气,那么着急,别是躲到哪去喝酒了。” 赵菲最后一句话,让赵民生打消了阻止女儿夜里出门的心,让他本人去找赵国强的话,恐怕见面又是吵架,这一段时间,为了辞不辞职这事,恐怕儿子都不会和他消停了。 “你带上国智一起去吧,别一个人出门。不带他的话,就不让你出去了。大不了我和你妈一起去找他。” “妈下班回来都累死了,哪还有力气去找大哥啊!我带上国智一起去吧!” 赵菲本想单独行动比较方便,奈何父亲却不肯让她出门,她只好同意带上个小尾巴。 “说得也是,你妈砸豆饼这活真不是女人干的,累不说,主要是空气太差,最近她回来就老咳嗽,咳出来的痰都是黑的,里面全是豆饼粉。” 赵民生叹了口气,心里也疼着老婆,但为了生计,也没办法,只能暂且这么维持着。 光靠他一个人微薄的工资,养这么多孩子,哪里够啊? 其实别说他了,孩子这么多,就算是双职工的家庭,日子也得精打细算,过得紧巴巴的。 “爸,要不让妈别做了吧。就象你说的,那活累不要紧,还伤了肺就不好了。 我听说,有种病叫肺矽病,如果吸了太多的异物进去,肺部不能消化吸收的话,就会让肺泡硬化,失去活性,最后……” “哎,别说了,你这么一说我也怕怕的,听说煤矿上有不少工人就是得了这种病,三、四十岁就病退了。 行了,明天我就叫你妈别去了,看看能不能托人找个轻松一点的工作吧!” 赵民生被女儿这么一说,也毛骨悚然,提高了警惕。 “嗯嗯,拣茶厂一向不是有招计件工的吗?干嘛不让妈去那?” 八里坑国营农场,乌龙茶出口是他们的强项。这种由水仙茶为主打的乌龙茶,出口到国外,主要是作为袋泡沫的成份,所以对品质要求不是很高,有个俗称叫“统茶”。 由于每年出口国外的统茶以几百吨计,烘制好的茶里,需要人工捡除茶梗和粗叶片,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工,男人是不会去做这种耗时又精细的工作的,所以招的都是女工。 招的工种叫计件工,如果从待遇和声誉上来讲,比临时工更差一筹。有活时,就来上班,没活时就“家里蹲”。以五斤茶为一件,每捡一件计账算钱,一月一结,因此叫计件工。 刘桂珍是粗人,做计件工要成天坐着,手指一根一根地拈清茶梗和茶片,这活对她来说,就象一个武将去拿绣针做绣工一样难受。 而且,计件工也不是一个月三十天都有班上,中间总是会空出十来天没有班上,这十来天就没钱赚。 基于这种种不便,刘桂珍更倾向于大体力劳动,不光钱赚得多些,也不用整天坐着一动不动地象坐监牢一般难受。 做夫妻二十来年,赵民生充分了解刘桂珍的心理,所以她去外面做小工,他也没阻拦,但是这一次,想到赵菲说的那可怕的后果,赵民生觉得一定要说服妻子,去茶厂上班算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