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裕至细细体会一番,又颠覆了刚才马尿的评价,有滋有味地拿着酒杯喝了起来,不过,这回可不敢一次一大口地往嘴里灌了。 小妹赵兰这时候才放学回来了,没人注意到她,赵菲示意她在自已身边坐下,这才发现,赵兰眼睛肿肿的,好象哭过。 怎么回事? 但看赵兰安静的模样,明显不想让家里人知道她发生了什么,赵菲就姑且把疑问藏在了心底。 吃饭的时候,刘桂珍和赵民生一直劝刘裕至和刘桂东多吃点菜,赵菲心想,根本就不用劝。果然,刘裕至和刘桂东的筷子从头至尾就没放下来过,有放下来的时候,也是他们喝啤酒的时候。 待客当然是要热情的,但外公和大舅舅这么理所当然的样子,还是让赵菲心里有点不舒服。她还不至于馋着红烧肉放不开碗,所以就着新炒的小笋把饭扒下肚,就说自已饱了,把碗放洗碗盆里,便去做早上发的练习卷。 屋里照旧是黑乎乎的,就算开了通向屋后的窗户,光线也不够。赵菲把灯拉开,埋头做起数学卷子来。总复习阶段,老师天天都会发一张各科的练习卷让学生们做,做完了第二天点评讲解,再发一张卷子……周而复始,这就是总复习的生活了。 就在赵菲卷子将做完的时候,赵国智走了进来,对赵菲道: “姐,你知道外公他们今天过来干嘛吗?” “看你那样子,你是知道嘛!” 赵菲懒得理会弟弟的欲擒故纵,小屁孩,在姐面前耍这套,哼,道行还太浅。 “他们是过来帮忙的。爸说要在厨房后面加个搭盖,到时候多弄出来的地盘,就给咱们温书用。” 赵国智见钓不成姐姐的胃口,只好自已从实招来。 “啊?是这样啊,这是好事,以后你和阿兰两个读书就清静多了。不是我说你啊国智,下学期你也要毕业考了,晚上多点时间读书,不要整天迷着看电视。” 赵国智成天不见他做作业,昨晚上又跑出去到邻居家看电视,赵菲知道他聪明,但还未定性,少不得拿出姐姐的派头多加约束。上一世,赵国智大学最终没考上,高中毕业后,到广东去打工了,一去几年,音信不通,估计也没赚到什么钱。 倒是赵兰,经过努力,考上了大专,学了个会计专业,后来在镇上的企业做会计,由于也要帮补父亲的医疗费,生活过得同样不是很如意。 这两个弟弟妹妹,赵菲深知他们的潜力,只是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引导,如果管好他们,让他们对学习多上点心,以后也会有出息的。 “姐,象咱们仨读书有什么用啊?哎,你看象隔壁吴阿姨的儿子向东,人家高中毕业就能分配到农场做正式工。谁叫咱们是农村户口呢,就算读到高中毕业,也当不了农场的正式工。” 赵菲一阵无语,八里坑国营农场本来就是为了安置归侨而成立的,根据国家政策,归侨子女成年后,可以就近安置工作,也就象赵国智说的钱向东一样,毕业就有正式工做,有一份国家的工资可以领。 而他们由于是农村户口,也不是归侨,父亲又是临时工,这种好事落不到他们的头上。难怪赵国智和钱向东一比,颇有埋怨。怪不得赵国智眼界浅,换成赵菲,前世不也一样羡慕钱向东? 钱向东,学习一向都是很差劲的,人家也根本就没什么心事学习好不好,反正混到高中毕业就能安排工作。 但是赵国智不知道,赵菲却知道,钱向东他们这批人,在后来国营农场改制的过程中,可是经历了一场阵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