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柳竹秋》


    第(1/3)页

    萧其臻带队狂奔,  途中数次停下询问后方的使团成员柳竹秋是否跟来。

    逃难的百姓太多,场面混乱不堪,成员们求生心切,  凭先时的印象说:“温大人走在我们前面,  想必已过去了。”

    萧其臻放心,  招呼同僚全速奔跑,  向前三十多里,度过一座木桥。

    云杉和一些成员正在此翘盼,见到他忙赶来问:“萧大人,您看见温大人了吗?”

    萧其臻惊道:“她没跟你一块儿过来?”

    云杉心脏又被吊高几分,拍腿叫苦:“我听说她和您同行,  在这儿等了好一阵了。”

    “会不会到前面去了?”

    “我问过这里的驻军,  都说没看见。”

    此桥名为惠民桥,乃连接白河两岸的交通要道。全长二十丈,  下有十六个石块垒成的桥墩,  因夏季洪水迅猛,桥面常被冲毁。当地官府为节省修缮成本,平时只用木板铺设桥面。

    眼下有三百官兵正在桥头守候,云杉领萧其臻去见带队的全校尉。

    全校尉今早接到消息,万全方向有一大股流寇正朝这方逼近,  上司命他领兵守桥,在必要时刻烧毁惠民桥,  拦阻贼兵。

    云杉等人过桥时全校尉正派人往桥面上泼洒灯油,  云杉出面阻止,  威胁说:“朝廷的特使正在赶来,  你泼上灯油他们过桥时打滑摔伤便唯你是问。”

    全校尉不敢自专,  七上八下陪他等待,  好容易盼到萧其臻,不等他发话,先灼急禀报:“特使大人,方才探马来报,数千贼兵距此不足十里地,不赶紧焚毁此桥,阻断通路,让贼兵们攻入隆庆州,则京城危矣。大人既已平安渡河,请允许卑职烧桥。”

    萧其臻先问:“你方才可看到几个和我们装束相似的人过桥?其中一人二十出头,容貌俊秀,留虬髯戴大帽,骑一匹丈二高的黄鬃马。”

    全校尉摇头:“您说的是那温大人吗?刚才听云公公动问,卑职已问遍手下军士,都说没瞧见。”

    萧其臻仿佛一头载进桥下浮着薄冰的深水,禁不住战栗。

    云杉跳起三尺高,急嚷:“她肯定掉队了,得赶紧回去找她!”

    话刚半截,桥头的同僚大声招呼他们过去。

    二人回头见那人拉住一匹高头大马,很像柳竹秋的坐骑,骑马的却是一名抱婴儿载小孩的妇女。

    他们赛跑似的奔过去,同僚报告:“萧大人,这妇人说马是温大人让给他们的。”

    萧其臻检查这的确是柳竹秋的马,忙审问那一脸惶恐的妇女。

    妇人哭诉:“奴家被砸伤了右腿,幸遇一位官爷相救。他把马让给我们母子三人,叫我们先走,随后的情形奴家便不知道了。”

    云杉让她描述那人相貌,正是柳竹秋无疑。

    他更慌了,催促萧其臻:“温大人绝不能有失,请大人速派人手助我回去接应!”

    老天像故意不让他完整说话,又让全校尉跑来插嘴。

    “萧大人,贼兵距此仅两里地,说话就要过来了,卑职不能延误军情,现在必须动手烧桥,万望大人通融。”

    云杉见士兵们正上桥堆柴泼油,忙一把扯住全校尉,厉声恐吓:“温大人是朝廷钦差,也是太子殿下最看重的亲信,你敢断他生路,当心殿下将你全家灭族!”

    临行前朱昀曦曾严郑嘱咐他时刻守护柳竹秋,出了差错最没办法交差的人就是他。

    萧其臻比云杉理智,拉住他,对全校尉说:“你们可以先做准备,但别急着烧桥,温大人兴许快过来了。”

    全校尉能得到这点让步已谢天谢地,指挥弓箭手在桥头的掩体内备战,贼兵来时还可抵挡一阵。

    这边萧其臻也指派了几名手下跟随云杉去救人,他很想亲自去,但这样会辜负柳竹秋之前的重托,必须忍住

    救援队牵马踏上木桥,难民中出现一些伤者,看样子刚被贼兵袭击。

    他们见有人反向前行,忙惊呼劝阻:“流寇大军已经过来了,回去就是送死,还不快逃!”

    云杉已听见那满含不祥的隆隆喧嚣,到底胆怯回转。

    桥这边的人也发现战云逼近,同僚们劝萧其臻速速离去,可他脚底如同生了根,没见着柳竹秋的身影便挪不动步子。

    全校尉心急火燎地请示是否能点火,仍遭到云杉强烈反对。

    不旋踵,打头的贼兵蝗虫般涌入视野,弓箭手们赶忙乱箭齐发,力求不放活口渡河,一些来不及过桥的难民也遭误伤,成片倒下或滚落河中,碧绿的河水顷刻间染出条条血带。

    匪军里也不乏善射者,随即排开阵势与官兵对攻,许多士兵被无情飞箭夺走性命。

    全校尉手下只三百军士,再拖延片刻惠民桥必定失守。对岸那些如狼似虎的贼寇一过河就会将爪牙伸向前方逃难的平民,京畿防线也会被他们咬出缺口,暴露心脏地带。

    他忍无可忍,怒斥默不作声的萧其臻:“大人,一个特使与京城安危孰轻孰重?难道只有温大人的命要紧,其他人的命都是草芥吗?”

    萧其臻不说话是在逼自己取舍,当此十万火急之际终于狠心做出决断,低声下令:“烧桥吧。”

    说完立刻转身大步走向坐骑,不再理会云杉的爆吼和全校尉撕心裂肺的发令声。

    一支支燃烧的鸣镝飞向桥面上那些沾满灯油的柴堆,尖锐的破空声不断撕开萧其臻的胸膛,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巨大的悲伤正试图掏空他的脑子。

    为贯彻决心他狠狠扬鞭促马,跑到数里外的山坡上才停下回望。

    惠民桥已烧成火龙,桥面分段坍塌,黑压压的寇兵被堵在对岸,无数人跳脚怒骂,又无可奈何。

    据全校尉说,今晚朝廷的援军将赶来阻击,等打退贼兵就会重修桥梁。

    但是柳竹秋还能平安通过这座桥吗?

    他马不停蹄地赶路,深夜抵达京城,用御赐的令牌叩开德胜门,径直来到孟亭元家,将缔约书完好无损地交到他手中。

    孟亭元连夜聚齐众阁老,五更时领萧其臻一齐入宫向庆德帝奏报和谈成功的喜讯。

    庆德帝总算解除一桩心病,传旨重赏使节团,奇怪温霄寒为何不去觐见。

    孟亭元见萧其臻仍停留在失魂落魄的状态里,替他答话:“使团在回程途中遭遇流寇,温霄寒与众人失散,如今下落不明。”

    庆德帝忙问:“可曾派人去寻?”

    孟亭元说:“随团出使的东宫近侍云杉留在隆庆州负责找人,微臣已派人前去支援,命他们随时禀报消息,请陛下放心。”

    庆德帝还只是着急,讯息传至东宫,朱昀曦一下子掉进火堆里,若非陈维远等人抱腿苦劝,他真会私自跑去隆庆州。随后接连派出好几拨人去问云杉情况,暂停了进宫请安外的一切事务,从早至晚揪紧心扉,苦等回信。

    三天望眼欲穿,经过数次失望冲击,他越来越微弱的希望之火被云杉当面扑灭。

    小太监像拖着厚厚的泥泞蹒跚着走到他跟前,泪流满面跪下来,脑门贴地,无言抽泣。

    朱昀曦两三天没好好进食,见状腿彻底软了,抓紧椅子的扶手颤声质诘:“你这是干什么?人找到了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