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培养集体责任感-《大汉霸主》


    第(2/3)页

    刘显觉得也差不多是这样了。在县城的难说,如果按一般的村子来计,一百户一般的百姓家中,能有几个人识字懂墨就很不错了。

    大汉朝代没有科举制度,读书人很难有出路,尤其是寒门子弟。不管你有多高的才学,如果没有人举荐,依然会被埋没在民间。所以,一般的百姓人家,读书人还真的极少。

    不过,大汉虽没有科举制度,但却有察举制度,就是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如果有心仕途的,不读书也不行。所以,有条件的,一般都会让自己的子弟读书。

    因此,在大汉,读书人一般都出在那些士族之家,富贵之家。

    钱氏客栈内,除了这一百多读书人之外,另还有两百多从百姓当中挑出来的青壮。刘显一共挑了五百多青壮,但是,当中大部份的青壮,还有家人要照顾,暂时不能集结起来。这个刘显也并不急,这些迟些都会有安排。

    这两百多杨氏县青壮,他们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后顾之忧的。要不,就是他们的家里只剩下他们自己一人了,要不就是家里还有别的兄弟姐妹,他们就算不在家里,也不会影响家里的正常生活。

    当然,现在整个杨氏县的百姓,都得要刘显布施粥食才能活命,也就是说,他们家里的人,可以自己走来领取粥食的,他们都可以放得下,可以前来集结,听从刘显的安排。

    这两百来杨氏县的青壮,刘显打算把他们带回柳林村,在柳林村开始对他们进行训练,使他们尽快的形成战斗力。

    刘显先交待这两百来人在客栈当中的一个院落等着,然后就先处理那些读书人的事。

    就现在的刘显来说,只要是读书,他都觉得是人才,都要好生对待,不能太过怠慢。

    这个还真的没法,刘显现在,哪怕能够预知一些历史,甚至,在他的脑海记忆中,有许多这三国历史中的谋臣武将的名字,跟他们的一些历史事迹经历。可是这有什么用?

    就算刘显现在明知道某一个历史谋臣可能是在某处闲置,可却没有确切的地点,这一时还真的很难找得到他。何况就算是找到了,也不一定可以收服得了人家,不一定可以劝服人家追随自己,辅助自己。

    这么说吧,以刘显现在的身份地位,未未可以入得了人家的法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