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来听听。” “陛下以为,陛下一人能决天下事乎?” “先帝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每日批阅的奏章,多达五百斤重。朕继位后,重组尚书台,日夜为继,处理文书分类,即便如此,仍旧深感疲惫。那么赵卿以为,这样的情况下,朕还能说天下之事一人决吗。” “陛下既然有此心,那臣也就直言不讳了。古者圣人立国,为的是让国人都安居乐业。如今陛下为天子,也是想要成就大治之世。只是天下事务如此杂多,陛下一个人决定天下所有的事情,实在是不得当。” “若是先帝在世,无论是哪个臣子说这番话,免不了要掉脑袋。只是如今,也就是换了陛下,臣才敢冒死一谏。臣恳请陛下拔擢天下郡守之位,位同九卿,此举可安抚天下各郡。” 说罢,赵完低头叩首再拜,还要作颤抖的样子。 二世坐在座上,微微愣了片刻。扶苏本来就知道,这些地方属吏对皇帝制度很有意见,但是没想到,赵完却越过了皇帝制度,直接劝他更改地方制度。 “你这话,敢在朝堂上说么?” 赵完摇了摇头。 “不敢。” “此举,会引起朝中轩然大波。” 赵完却继续道: “请陛下三思,臣今日所言,其实是数年苦心孤诣之道。而今陛下推行郡国并存制,这才有了让臣的意见成功的可能性。如今陛下麾下有二十七郡,可是这些郡守的地位,不过是从前的长吏罢了,位不比大夫,更难以企及朝中三公九卿。” “比之郡王,地位相差极大,凡遇事,多要报于皇帝陛下。可是陛下比谁都清楚,这地方吏治最大的弊病就在于,陛下无法亲自监督这些属吏的所为,如果有一个人贪污,那就有一群人贪污;如果有一个人遇事不报,那就有一群人遇事不报。” “郡守的地位在帝国朝中诸臣看来,实则是能力不济,不足以在咸阳为任,被外派到边地做酷吏、苦吏、劳吏。郡守的地位在朝中众臣看来是如此低下,可是呢,郡守对于帝国来说,有时候却远比三公九卿更重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