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上等佛头青-《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3)页
    前者色泽鲜亮,用于填色。
    后者笔路分明,用于勾勒轮廓。
    二者交相辉映,相辅相成。
    就是这种混合青料,共同装点着明嘉靖至万历前期的青花瓷。
    其代表作有万历青花龙穿春花纹梅瓶,隆庆青花龙凤纹盒,嘉靖青花三羊纹碗等。
    在这里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回青料在当时是进口料。
    顾名思义,来自回人聚集的西域。
    上等的回青料又称“佛头青”,一是种名贵的青料。
    青料,可以做青花,但是,佛头青可不是最优质的的青花料,反而是最优质的的蓝釉。
    优质霁蓝釉,就是回青料中提炼出的最好的釉料。
    这种最优质的的霁蓝釉,一般被称作佛头青,它蓝中泛紫,十分漂亮,自然被官窑垄断。
    之前陈文哲做过很多彷古瓷,现在彷的是青花,但是通过青花,却可以涉略到更多其他瓷器。
    其中霁蓝釉,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单色釉当中的蓝釉瓷,只要做的足够好,流传到现在的都是国宝。
    既然研究到了回青料和石子青,自然要做出好的混合料。
    只要能弄出佛头青,那么做霁蓝釉瓷器就简单了。
    霁蓝釉,在国内很有名,是我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
    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
    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
    其生坯施釉,1280~1300c高温下一次烧成。
    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澹均匀,呈色较稳定。
    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
    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
    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
    霁蓝釉始创于元代,一直延烧到现代。
    明代早中期,霁蓝釉主要用于官家祭祀器和陈设器,属于数量少于其它釉种的高档釉种。
    这一点和黄釉瓷十分相似,都是被皇家垄断。
    明代中晚期,出现了民窑烧造一些质量差的国产钴料霁蓝釉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