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三章沉船墓地-《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3)页
    海捞瓷的数量很多,但是市场更大,所以鉴定海捞瓷,也开始变得重要。
    当然,海捞瓷的鉴定还是比较容易的,之前陈文哲已经说过一些。
    “海捞瓷”是沉入海底,已有千百年的陶瓷器。
    由于发生沉船时,会造成部份器物倾出船舱,散落于沙泥上面,所以特征十分明显。
    海难发生之时,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比如部份货物,会成堆整件的,渐渐被埋入沙泥之中。
    这样就造成,海捞瓷出现二种状况。
    第一种就是,散落在泥沙上面的器物。
    它们被海里的暗流淘来淘去,器物的釉表层,因暗流及泥沙的长期冲刷摩擦,会导致釉层的磨损和破坏。
    第二种就是器物成堆、整件被埋入泥沙下的。
    这些瓷器,相对能保存得比较完整。
    但由于在海底中浸泡千百年,盐的成份对釉和胎同样会造腐蚀,出现釉光暗淡,胎釉形成一体的状况。
    如何对它们进行鉴定呢?必须根据器物年代、窑口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
    因为年代的长或短,海水深与浅,海域含盐成份,海底的沙或泥等原因,都会造成器物出水时的不一样。
    但“海捞瓷”有一个共***物都曾在海水中沉睡了千百年。
    由于被海水侵蚀,胎釉的表层,都会形成一层自然均匀的年代风化层,也即是包浆。
    如果是清康雍乾三代“海捞瓷”,鉴定更加简单。
    那么为什么要说清三代的出口瓷呢?因为陈文哲在一堆假海捞瓷之中,还发现了一件发色翠蓝,十分漂亮的瓷器。
    这种瓷器,他一看就知道是一件翠毛蓝。
    放在手中,稍微打量,陈文哲就知道,这是一件康熙翠毛蓝山水人物瓶。
    再看其上山水人物,很明显不是普通人能够画出来的。
    这一点更是容易鉴定,因为康熙官窑器的画工,现代人很难仿制到那种水平。
    清三代的外销瓷,以釉下青花器为主,器物的纹饰以山水人物、花鸟、缠枝花和外商指定的画法等纹饰为主。
    凡用斜线分格子的画面白线,都是用竹刀在胎体上划分格线,再在格内画纹饰,上釉烧成后,白线用手摸能明显感觉下凹状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