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章难仿不是不能仿-《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3)页
    看粉,可不是看馒头上的白面是不是多了,这可是专业术语,一般人还真不知道。
    陈文哲一听就知道,这是说脱粉。
    脱粉是指陶瓷表面,因长年风化,经清洗,  抚摸有粉状物脱落。
    很难仿,比脱粉风化轻微些的是发粉,发粉一般只出现在高古瓷上,清代的五彩粉彩,则只是发矇。
    发粉是指瓷器年久风化现象,素胎较明显,表面象有粉状物,  手擦拭则无。
    风化再严重些,  便是冬瓜霜现象。
    冬瓜霜现象再严重些,便就是脱粉、掉粉、手擦拭之,有粉状物。
    伴之发粉现象的,是显示豆腐花、白云纹,放大镜下可见。
    要知道粉彩是玻璃白打底,这碗、盆、盘上面,特别是大型器的瓷器上面,就明显能看到玻璃白。
    粉彩这种粉质感,很重要。
    就是它有一定的厚度,但这粉彩又不是很结实。
    真品在漫长时间流传中,会有这种自然的脱落,这种自然脱落是粉彩鉴定真伪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哎,这做的!”脱粉现象有,但是十分轻微,这就厉害了。
    脱粉厉害了,那肯定要严重影响瓷器的价格。
    现在好了,  有脱粉的迹象,但是十分轻微,根本就不会影响到瓷器的美观,这种细节的把握,才是真厉害。
    “还有这爆釉,陈老板的处理手法,肯定是大师级的!”
    拿着一只盘子,武三一边看,一边挪动身体。
    他进来之后,很快就看到博古架上的展品。
    其中很多一看就不是国内的瓷器,加上现在所处的地区,武三就知道,肯定是南越这边的瓷器。
    这些瓷器流入国内,肯定是不值钱的。
    但是,其他那些带有明显国内特色的瓷器,就不一样了。
    最主要的,一些瓷器武三看的很疑惑,他怎么看都感觉那老化痕迹太正了。
    就在他想要过去看看之时,没想到还有人比他更快,居然拿起来了一只康熙的瓷器。
    虽然只是一只康熙粉彩大盘,  但这是一件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瓷器,  其上做旧的手法,  跟乾隆还不同。
    毕竟乾隆时期的瓷器,  怎么也少了五六十年的历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