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幸好,吴桂花一开始谈的价格就是,以面粉和苞米面抵账。 这三百包子和二百馒头,需要消耗面粉十五斤面粉和二十苞米面,加上白菜木耳粉条和油盐调料等的成本,折算价格顶五斤面粉,总共就是二十斤面粉加二十斤苞米面。 农机厂每天给付的,却是三十斤面粉和四十斤苞米面儿。 其中差额的三十斤,就是吴桂花的利润了。 不要看不起这种以物代钱的结算办法,这对吴桂花最有利。 毕竟,买面粉不但要钱还要票,吴桂花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想天天买几十斤面粉,简直比登天都难。 幸好农机厂掌控着整个县的农业命脉,还不算缺粮食,否则就是包子馒头香的吞舌头,也只能干瞪眼。 吴桂花欢快的站起来猛瞪三轮车,赶往矿山。 每天三十斤面粉和苞米面听着多,其实折算成钱才十块出头儿。 所以她打算把这些面粉再变成包子馒头,送进矿山,换成更多钱。 这么做是很折腾,但在没有开放经济之前,就是最安全的办法。 农机厂解决原材料,矿山让利益更大化。 徐良钻进修车铺子的时候,一见吴桂花拿出两合面包子,他立刻就猜到了。 “哈哈,我这几天总听人家说农机厂的包子好吃,还纳闷他们食堂是不是换大厨了?没想到是吴大姐出手了!” 吴桂花大大方方塞给他一个包子,又给了黄师傅一个。 “别说我有好东西,不想着咱们矿山。这包子是我亲手包的,以后送到咱们食堂,只收七分钱一个,不要票。每天最多送三百个,你看看怎么样?” 徐良还想说三百个有些多,毕竟下井工人可没有农机厂职工富裕,七分钱买两个窝头都能吃饱了。 但一个包子下肚,他把这话也一起嚼嚼咽了。 这么好吃的包子,大伙儿就是不置办三十六条腿儿娶媳妇,也得买几个解馋啊! 很快,徐主任又被找了出来。 吴桂花想起徐主任和霍城野是战友,还有些紧张。 但看看包子馅儿是白菜木耳,没啥出奇和值得怀疑的地方,她又放了心。 而徐主任说话也很热情,“多谢吴同志有好东西,还想着我们矿上。这样,包子就是七分的价格,我们后勤不收任何费用,直接放到食堂窗口卖。 “但出了任何问题,还是吴同志负责,咱们要事先要签一个协议,怎么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