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第五祺听了不敢有丝毫怠慢,丢下手头上的公务,匆匆赶到了杨嗣郎府邸,将陈业硕贪污赈粮一事做了汇报。 杨嗣郎听了大喜过望,仰天笑道:“哈哈,这只老狐狸终于露出尾巴了,看老子如何收拾你!” 褚庆回到了伏龙山庄,听倪遂说已安排好了明日的宴会,心绪才安稳了些。不过,一想起李云翰近日来的表现,他不免顿起隐忧。 正思量间,阿蒯回了庄园,说李云翰和达复沿街走访了许多商铺店家,一路打探有关米袋子之事。 褚庆听了不禁突起疑心,道:“他四处走访商家、打探河东帮,到底是何用意?” “这,小人也不明白,”阿蒯摇了下头,“不过,听那姓楼的女子口口声称要为其父报仇……” “报仇……若真是那样,我也就放心了。” “公子,此话怎讲?” “我是担心那批赈粮哪,”褚庆神色忧郁,缓了缓神,道,“对了,李云翰现在何处?” 阿蒯说,正在海明楼和达复饮酒。 “哼,好雅兴哪。”褚庆听了双眉舒展,“若他今晚仍回庄园,那我就放心了;若是不回,必是另有所图。” 黄昏时分,当褚庆听说李云翰一身酒气回了望麟阁、独自昏睡了过去,这才放下心来,大笑道:“这下好了,诸事无忧矣。” 次日上午,京城那些收到请柬的达官贵人纷纷赶到了伏龙山庄,参加筹办诗会的宴席。 名头最高的当属惠王了;其余诸人,有礼部尚书张荟、京兆尹冼通、太常卿贾升、太常寺少卿齐傕,以及风流雅士孟怀湘。 骆峰因去了萧关办差,没有到场。 褚庆招呼众人落座、寒暄了一阵,又向惠王一一引见过来宾,安排张荟、冼通等官员列坐于左首,他与孟怀湘依次坐在右边。 褚庆四下里看了一眼,却不见李云翰,不由得心头一紧,打算亲去望麟阁找他。 褚庆出了客厅,沿着林荫小道走了没几步,忽见李云翰陪着龙标走了过来,于是赶忙上前迎接。 龙标说,褚言忠将军近来身子不适,特托他前来代贺。 褚庆道了声谢,又问起了杜少凌。 李云翰说,少凌刚入惠王府做事,或是一时脱不开身子。 褚庆“嗯”了声,笑着将二人迎进了客厅,并将他们向在座诸位做了介绍。紧接着,眉黛和两位身着素雅的侍女给他们一一斟酒。 褚庆走到了厅中央,高声道:“今日成立诗会,承蒙王爷及各位好友前来捧场,庆某深感荣幸,备此薄宴以表谢意。” 惠王轻捋银须,笑道:“诗会这等雅事,本是尔等后生才俊所为,老夫已风烛残年,只是来凑份热闹罢了。” “王爷过谦了;王爷德高望重,能为诗会压压场子是再合适不过了。”褚庆说毕,先敬了惠王一杯。 惠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他正欲发话,却被前来斟酒的眉黛给迷住了,直勾勾的盯着她。 褚庆干咳了声,道:“各位,鄙庄南临曲江,今日到会者又恰是九人,我看这诗会就取名为‘湖畔九老会’,如何?” 贾升忙道:“太好了,此名高雅不凡,更能彰显我等身份之尊贵。” “公子不妥,”龙标肃然道,“一个‘老’字疲态尽显;除了惠王、孟夫子外,我等可还没老呢。” “还是另起个名吧。”李云翰扫视了一眼会场,“人生如露,青春几何;试问在座的诸位,有几人不想及时享乐、羽化登仙!?此等盛会,李某以为不如叫‘九仙诗会’更为妥帖。” 众人听了一时默然无语。 “可不是么?如今这世道,别说人了,就连什么鸡呀狗呀的都盼着得道升仙呢。”龙标瞅了眼贾升,“贾大人,您说呢?” 贾升听了有些尴尬,嗫嚅着说不上来。 褚庆对着众人摆了下手,笑道:“既然各位没有异议,那就叫九仙诗会是了。”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 “诗会既成,还需有盟主。”褚庆凝视着惠王,恭言道,“王爷德高望重,此盟主之位非您莫属。” “算了吧,”惠王趁着眉黛敬酒时,色迷迷地摸了下她的玉手,仰迈着脸,“本王老眼昏花,但知饮酒玩乐、不问诗文,贤侄还是另请高明吧。” “王爷真不肯赏脸?”褚庆有些不悦。 惠王挥手示意褚庆靠近了些,附在他耳边低声道:“贤侄,你这不是把我架在火炉上烤?这盟主呢,还是另选他人吧。” 褚庆明白了他的心思,回头对着众人道:“可惜贺文大人有病没来;他若在场,做此盟主最好不过了。” 众人听了不免一阵唏嘘感叹。 褚庆看了眼孟怀湘,问他可否愿意? 孟怀湘摇头道:“孟某官场失意后,多年来潜心佛法,一向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这挑头之事实难担当。” “那,在座诸位有谁愿意?”褚庆神色懊丧。 座席上一时寂然无声。 “别推来推去了,干脆公子你做是了。”贾升很是不耐烦。 褚庆淡然一笑,将目光对准了李云翰:“李兄之意……” “公子见笑了;”李云翰放下酒杯,“这盟主呢,不仅要财力雄厚,还要人脉广泛、长袖善舞,此间人中当然还是公子合适不过。” 褚庆点了点头,道:“好,既然如此,庆某也就不推脱了,愿领这盟主之衔。” 众人听了连连称是,举起了酒杯,庆贺九仙诗会成立。 觥筹交错了一阵,龙标说,诗会已成,还需定期出些诗抄,问褚庆有何高见? “当然要刊印诗抄了,这是九仙诗会迈出的第一步。”褚庆一脸得意之色,“到时候在座诸位尽可将自己的诗赋文章发表于诗抄之上。” “谢公子美意,”张荟神色兴奋,“欣逢此太平盛世,张某以为诗文应以颂赞吾皇之恩德、天朝之繁盛为主,以风花雪月为次之。” “没错,当下此类诗文颇为盛行;一旦为陛下看中,小则梨园传唱,大则还会封官进爵呢。”贾升附和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