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两军各退十余里。 撤退当然也是有章法的。 按唐军军制,如果大军要撤退,必须以百步(150米)为间隔,各支人马交替掩护撤退,避免被对方衔尾追击。 唐军其实还好,郭映记得历史上宋军在雍熙北伐的时候就是因为组织不起来一个像样的殿后军阵,被辽军一路追杀,丧师数万。 血的教训,不能忘啊! 撤军不等于息火,实际上双方都是在筹备下一步的行动,只是这些事用不着郭映操心,他顶多也就和韦皋、樊泽瞎谈一下当下的形势,猜测一下李晟下一步的部署。 为什么说是瞎谈? 因为李晟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又很会打仗,郭映根本没有在他面前献计献策,班门弄斧的想法,那样保不齐会自取其辱。 …… 同一时间,撤军回到白坝城的吐蕃大营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大相尚结息的长子,尚野禄。 话说尚野禄并不姓尚,就像论泣藏不姓论一样。 尚在吐蕃是指“外戚”,指吐蕃贵族之中那些与王室联过姻的家族。 当然,并不是所有与王室联过姻的家族都配在名字前冠以尚字,只有那些长期与王室联姻,并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家族,才有权用“尚”的称谓。 有些家族虽然也和王室联过姻,但这种联姻关系没有持续,就不属于“尚”族,比如属庐氏。 “尚”族很少,从松赞干布时期至今,也就诞生了四个,分别是没庐氏、蔡邦氏、纳囊氏和琛氏。 而大相尚结息、尚野禄父子就出身四大尚族之一的琛氏,他家光是奴隶就有九万之众,绸缎不可计数,人称大尚论,在吐蕃权势滔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论,指非外戚出身的大臣,或是赞普之王族,即悉补野家族,或是来自悉补野家族结盟并一起开拓吐蕃基业的元老家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