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本来觉得太贵的人,忽然有种买到就是赚到的紧迫感。 他们立即掏钱,“来一根,来一根。” 一毛钱对于农村的人来说或许很多,但对于他们这些一个月赚二三十甚至四五十块的人来说,倒是没所谓了。 有人带头买,就有人跟风。 一根的,两根的,甚至五根的,买的人越来越多。 在刘桂兰确定半价买到跟原价一样的东西后,那些人立即去告知自己熟悉的工友们,然后那些工友们也都挤到刘桂兰面前买鸭肠。 大家很聪明。 为了不让刘桂兰跟别的人接触,直接把刘桂兰这里围得水泄不通,也不问价,跟她的交谈只有: “我要一根” “我来三根。” “五根给我,这是钱。” 等刘桂兰这边的鸭肠买光,刘桂红等人还有一多半。他们又主动帮忙匀过来一些,专门找刘桂兰买。 大伙儿从回忆里抽身,一个个对刘桂兰投去不理解的眼神。 “所以,他们买贵的为什么不找我们退钱?”刘桂红眨巴眨巴眼睛问。 孙红倒像是找到了关窍,“他们就算来找,那些花一毛钱买鸭肠的也得拦着。不然不是他们向我们退钱,而是花一毛钱的要多出一毛钱给我们。” “对对对,他们是因为桂兰听岔了价格,买到了便宜的。”挨着孙桂兰的姐妹儿秦玉梅跟着反应过来,“花一毛钱的人还挺多,指定得拦着。” “那桂兰你是真听岔了?”刘桂红问,她觉得这不是妹妹风格,继而她眼睛瞪大,“装听岔了?小韩本来就要卖一毛?” “对,一毛也不赔钱,赚一多半。”刘桂兰道,“不过,小韩说了,这办法只能用一回。” “那以后咋办?不卖鸭肠串儿了?”秦玉梅有点儿心凉,她还想着串串儿要帮工,以后备不住隔三岔五就有钱赚呢。 看来还是跟钱无缘。 “卖,但不是这样的卖,小韩都跟我说了。” 刘桂兰往外瞅了瞅,把韩秀秀跟她说过的话学了一遍。 之前不管是送盒装秀我鸭,还是套路卖鸭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这第一批人尝到味道。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口味让人喜欢上,才能继续输出。 两毛的东西卖一毛,恢复原价以后没人买怎么办? 可以一根两毛,三根五毛,十根一块五块,可组团,三十根之上可以一毛一根,从数量上扯出原本的心理平衡。 一次性吃不完三十根(其实是不舍得)咋办? 大家可以先交三块钱,登记名字,然后每天或者有时间的时候来领取一根,取完为止。 再或者,一次性交五块,五十天连续都来取,每次一根,五十天之后,返还五块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