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你说个数,我考虑帮你安排,咱俩就不要绕圈子了”。 双方对视,突然都笑了起来。 “后勤的张芷静、周晓娟和车间的闫解放,他们可以加入半导体团队;三车间的张头和王大勇,你看着安排”。 “行,没几个人,好操作”。 “以后遇到聪明点的小伙子,多给我这里推荐几个”,李国成朝着吴连奎的背影喊道。 “放心吧,有的话先紧着你”,吴连奎挥了挥手,没有回头,直接走出了实验室。 张芷静、闫解放都是初中毕业,没有继续学业,不是智商的问题,是历史的选择。周晓娟,虽然爱玩,但是愿意学习。他们都年轻,如果有目的培养,将来就可能成为他得力的助手。 李国成记得12月份到774厂,也就是首都电子管厂,想了解他们的半导体技术,因为有轧钢厂精密实验室的介绍信,对方是一个副厂长接待的。 在他的介绍下,发现他们主要的精力都是放在了收音机的制造和研究上,半导体还是停留在锗二极管的研究和应用。 电路板都是单面板,当问及他们有什么后续研究吗?对方非常坦诚,“这些都是老大哥留下的,现在也够用”。 当时李国成就决定自己要开展电路板制造技术的研究。现在没有电脑,只能开展双层板的研究,等将来自己开发出第一代电脑,就可以开展多层板的研究,多层板的研究又能促使电脑技术的提升。 其实后面电路板的制造工艺和光刻机异曲同工,都是关照曝光,然后利用化学溶液去除不要的地方。所以周晓娟后续还要承担光刻机和刻蚀机的研究。 李国成信心十足,10年,即使是爬,他们也会有进步,更不用说他会给出正确的方向。只要他们跟上科技的步伐,利用改开时的中西方蜜月期,购买最新的设备,到那个时候,就不知道是谁追赶谁了。 至于张头和王大勇,他们对李国成起步有所帮助,但是明显跟不上他的步伐,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就够了,以后随便拉一把,他们就会吃喝不愁。 想着想着,李国成感觉进入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游戏。电路板和电脑技术互为促进;光刻机和机床技术互为促进;半导体技术和光刻机互为促进。 “但是不管是那些技术,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哎,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必须要放到半导体上面了,不能再到处浪了”,李国成暗忖。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推荐!求月票!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