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六 争风-《逆宋》


    第(2/3)页

    说罢又是大哭起来。

    柴宗训只觉尴尬,符彦卿活了八十多寿终正寝,而且符氏仍掌控着全国转运,符昭愿更是文德殿大学士,这份富贵,还有谁能匹敌?

    但这话他不能说:“母后,孩儿的确有些欠考虑,但当日符昭礼言辞激烈请求致仕,孩儿信以为真,所以才准了他的折子。”

    “这事不怪皇儿,”太后话锋一转:“要怪只怪姓杨的会媚主,不然我符氏也不至于如此。”

    “母后,杨家上下对朝廷一向忠心耿耿,为社稷立下汗马功劳,怎会是媚主呢?”

    太后冷笑一声:“哀家听说,大周最富庶,最能产粮的两个州,都在杨氏把控之下?大周最精锐的大军和皇上最亲近的突击营,也由杨氏把握?”

    “除此之外,朝中的宰相也是杨氏?”

    “母后,”柴宗训说到:“杨氏家教甚严,人才辈出,并无一人是靠荫封上位的。”

    太后哪听得进这些:“哀家听说,那杨氏是伪汉降将?且远为伪汉主义子?”

    “母后,伪汉都是多久的事了,早已灰飞烟灭,还提他做甚。”

    “如何能不提?”太后说到:“哀家虽不识字,但也听说汉末王莽篡位,但人心皆思汉,所以才有光武帝快速复国。”

    “如今伪汉也不过灭亡二十年而已,倘杨氏保藏祸心,社稷必有大难。”

    “母后,”柴宗训微微皱眉:“伪汉不是汉,不过偏安一隅而已,杨氏也不是光武,乃是大周的忠臣,朕更不是王莽。”

    虽然王莽也是穿越回来的。

    太后泣到:“哀家只是不忍太祖和先皇呕心沥血创下的基业,就此拱手送人。”

    “母后,这是不可能的。”

    “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说大奸似忠,杨氏究竟如何,谁能知道?”

    柴宗训说到:“母后,孩儿敢担保,杨氏对大周,对朕,绝对的忠心。”

    “你担保?你拿什么担保?”太后冷冷到:“拿祖宗创下的基业吗?”

    “一旦杨氏有异心,哀家如何有脸去见太祖和先帝。”

    “可杨氏不会有异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