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弑君-《龙象》
            
            
            
                
    第(2/3)页
    譬如,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
    “我想听你告诉我这个答案。”
    “这是你和我做下这笔买卖的定金。”李丹青却并不理会姬齐话语中,那或明或暗的嘲弄,他抬头看着对方,目光平静,声线亦平静。
    姬齐愣了愣,这样的语气,这样的目光,还有这样的态度。
    让他忽然有些恍惚,他仿佛从眼前的世子的脸上看到了那个与他眉眼本就又五分相似的男人。
    他不想承认,但却不得不承认,最近,他时常梦见他。
    梦见当年二人年少时的举杯痛饮。
    梦见他们策马扬鞭时的豪情壮志。
    也梦见那曾经许诺过的君臣相知,永不相负。
    更梦见那猜忌之后的背道而驰,刀剑相向……
    他足足用了数息的时间从让自己从这样的恍惚中平复下来。
    这对于他而言,是很少见的事情。
    他不喜欢这样。
    作为天子,这样的情绪本身就是忌讳。
    “如你所愿。”他平复下了自己的思绪,看向台下的李丹青,又恢复了那威严帝王的模样。
    “朕的病在三年前其实已经见了端倪。”
    “宫中的御医,各个圣山甚至隐世宗门请来的医道大能不下百位之数,但得出的结论却大抵无出左右,有的人说朕能活一年,有的人说朕能活三载。”
    “时间很紧,而朕需要做的事很多。”
    “数座圣山之位悬而未决,辽人贼心不死,南疆蠢蠢欲动,这些都是麻烦。”
    “当然相比于这些,最大的麻烦时,手握六十万白狼军,号称一人便可扫平六合的那位天策上将,李牧林。”
    “朕的结义兄弟,你的父亲。”
    姬齐说道这里,有意的顿了顿,他挑眉看向李丹青,似乎想要从对方的脸上寻到些许心神波动的痕迹,但出人预料的是,李丹青很平静,他只是依然看着姬齐,就像是酒肆中还未醒酒的酒客,在等着水平不太如人意的说书先生,说出一段,他并不太在意结局,却又想要听到结局的故事。
    姬齐有些诧异于李丹青的表现,但诧异之后,更多却是满意。
    李丹青越是如此,他便越能放心,把这武阳天下托付给他。
    “是李牧林当年陪着朕杀入皇宫,取得了父皇的遗诏。”
    “也是他在南疆叛乱之时,为我击退了叛贼,将姬玄姬成二人的头颅送入了武阳城。”
    “更是他在西境陈兵,数次拒辽人于关外,换来我武阳内乱之后,十余年休养生息的机会。”
    “这些都是天大的功劳,无论是对武阳朝而言,还是对朕而言,这份恩情都等同再造。”
    “他手中白狼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天下人都仰慕他,胜于朕。”
    “但这其实不是什么大事,朕并不在乎,甚至如果朕没有这场大病,真的可以让他活到寿终正寝,说不定百年之后,还能给这世间留下一段君臣相知不疑的佳话。”
    “但可惜,朕要死了。”
    “朕死之后,没人压得住他!”
    “权儿也好,姬斐也罢,都不会是他的对手,他如果心生反意……”
    “他根本从未想过要造反!”姬齐的故事讲道这处,一直沉默的聆听着故事的李丹青却忽然大声言道,打断了姬齐的话。
    姬齐一顿,看了李丹青一眼,下一刻,他却忽然笑了起来。
    “我当然知道他不会反……”
    “我与他相知于少时,情同手足,他有什么心思,我怎么能不知道,这天下人谁都会反,唯独他不会!”
    姬齐的话说得掷地有声,也说得万分笃定。
    以至于哪怕是站在李丹青的立场,在那一瞬间,他都有些相信姬齐所言。
    但相信这个话,能给李丹青带来的却是更大的困惑。
    他不想再在今日留下什么疑惑,所以很直白的在那时问道:“既然你知道,那你为什么还要杀他!”
    “我知道,可不代表后来的人也知道。”姬齐却在这时叹了口气。
    “六十万白狼军,每一个都骁勇善战,每一个都对李家忠心耿耿。”
    “天策上将,位列龙象府府之上,武阳百姓无不爱戴有加。”
    “这样的人,你觉得哪一个皇帝不会忌惮?不会猜忌?”
    姬齐这样说着,又伸手摸了摸自己身下的王座:“这个位置高高在上,却也孤零零一人。”
    “当一个人没有值得信任的人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任何会威胁到自己的存在扼杀于摇篮中。”
    “无论是谁登基继位,他们都会对李牧林出手,或早或晚而已。李牧林固然不会反,但如果杀身之祸及身,你觉得他会束手就擒吗?”
    “而他如果兴兵造反,你觉得我的哪一位继任者能够压得住他呢?”
    姬齐说到这里,语调也渐渐平静了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