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想到这里,朱棣缓缓摇头说:“启迪民智,到时候我大明可就人人都像龙一样了。” “人人都想当皇帝。” “那天下不就乱了套?” “真理,永远只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朱寿闻言,微笑摇头道:“皇上可能误解了。” “单纯启迪民智,自然会导致天下大乱。” “但如果我们依法治国,就不会这样。” “大明律的严格程度和详尽程度,如果能做到极致,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哦?” 朱棣一听,饶有兴趣地看着朱寿,说:“继续说来听听。” 朱寿开口:“首先,执法者和立法者必须完全分离。” “而且,法律要实现字面上的绝对平等。” “为什么说是字面上的平等呢?” “很简单,有权有钱的贵族,总能找到办法逃避法律的惩罚。” “这一点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字面上的平等。” “平等到什么程度?皇帝犯法,与庶民同罪。” “人不再分三六九等,人人平等。” “贵族犯法,也许他能设法摆平,但我们不仅有法律,还有百姓。” “常言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个百姓是一滴水,一滴水自然翻不了船。” “但全天下的百姓汇聚成滔天巨浪,那就足够了。” “所谓启迪民智,就是要让百姓觉得贵族并不高人一等,让百姓有反抗的勇气。” 朱棣听完,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指了指朱寿说:“你小子,你的想法很危险啊。” “是威胁。” 朱寿点头道:“但同时,也很有效。” “皇上可以不采纳我的意见,但如果皇上问了,微臣总能提出解决的办法。” 朱棣点头,又问:“铁路修到哪儿了?” “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彻底开通往来凤阳府和应天府的线路。” 朱棣点头,又问:“朕打算明年出兵,明年何时能把铁路修到顺天府?” 朱寿想了想,说:“明年,年中即可。” “前提是,皇上之前答应微臣的昆仑奴能及时到位。” 朱棣笑道:“那是自然,我已经派郑和出海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