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种力量,别说几万石粮草,就算是几千人同乘一辆蒸汽火车,日行千里也不在话下!” 朱棣慢慢点头,一脸兴奋地说:“好,好!” “太棒了!” “简直绝了!” 朱棣又看向朱寿:“小子!这东西,何时能变成蒸汽火车?” 朱寿斜了朱棣一眼,心想:谁是你小子?我大小也是个官啊! 这老头怎么没点尊卑。 不过,朱寿急于吸引投资,没理会朱棣的小插曲。 而是沉吟片刻,说:“资金若能迅速到位,不到一年,我就能造出蒸汽火车。” “不过,老爷子别担心,这一年里,不仅能造出蒸汽火车,连金属的炼制技术也会提升。” “我们现在的工作是提炼新金属,确保金属轨道能承载一定重量。” 朱棣缓缓点头。 确实,几万石粮草,再加上蒸汽火车自重,一般金属还真吃不消。 况且还有日行千里的速度。 朱棣虽不如现代人明白,但很多事情,他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比如,摩擦发热的问题。 如果轮子真的达到日行千里的速度,转速必然异常迅猛。 这样一来,轨道会因为受热变软和膨胀。 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 需要持续的资金注入,进行研发。 朱寿转身,又看向朱棣:“老爷子,研发费用需要一百万两。” “我知道二位家中经营盐业。” “但这铁路投资,是个无底洞啊!” “二位考虑清楚了吗?” 朱棣也清楚这一点。 光是想想,用金属连接全国各州府的铁路,所需金属量就是天文数字! 如今,大明朝的钢铁年产量可达二十万吨。 这二十万吨听起来挺多。 但仅维护大明上百万军队,这二十万吨已是捉襟见肘。 神机营的大炮要不要用金属造? 士兵的武器盔甲要不要金属? 这都是钱! 一个普通明军步兵的盔甲就有四五十斤重。 而这样的部队,全国有二十万之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