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时百姓猛然发现,粮价上涨,想回头种地,却发现已无地可种。 这才导致元朝物价飞涨,百姓吃不起饭。 久而久之,饿死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偏僻乡村十室九空。 最终,各地起义军四起。 而朱元璋就生活在那个时代,他清楚重商的后果,因此严格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但朱寿的想法与元朝完全不同。 元朝的奢侈加上对经济管理的一窍不通。 一百年前还在马上抢掠,突然要他们管理农耕社会当皇帝,自然搞不好。 但朱寿是个纯正的汉人。 他说:"前朝覆灭,与重商无关。"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懂如何治理,不懂如何平衡。" "粮食,在任何时代,都是国家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微臣所说的重商,当然不是压榨农民。" "相反,我说的重商,是将农业也纳入其中。" "没错,买卖和运输粮食也是一种商业行为。" 郑和听得有点懵。 朱寿接着解释说:"郑公公,我的意思很简单。" "首先,打通海上贸易,其次,在南洋建立工厂,生产香料。" "南洋只产香料,然后卖给我们大明。" "而大明则反其道而行之,专注生产粮食,大大提高大明的粮食产量。" 古代粮食产量并非不高,而是难以提高。 毕竟,粮价低伤农,产量高了价格自然低。 而价格低了,农民还种地吗?不如去跑商了。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正确的做法是让粮食有价值。 出口粮食会让粮食展现其价值。 按照大明的税率,十分之一。 商业活动征税十分之一,得到的是银子。 粮食运输也是十分之一,但收获的是粮食。 秋收时节,朝廷可以从百姓手中征收十分之一的粮食作为个人税。 而粮食出口时,离开海关也要交纳一定比例的税粮,通常是粮食出口价值的十分之一,叫做增值税。 这样,朝廷粮食收入翻倍。 银子也是如此。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