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七拼八凑的小队伍,也能叫做义军。 但明朝那时候,特别是永乐年间,义军的定义可严得很。 敌人得有组织,而且全员真真正正是种田的,这才算是农民义军。 所以,想要靠抓义军领赏,门儿都没有。 副官赵鹏连夜赶出奏折,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应天府,想去表个功。 过了几天,应天府里…… 朱棣接到了凤阳府沛县递上来的折子。 他坐在龙椅上,眉头拧成了疙瘩。 手里拿着折子,心里头琢磨开了。 这凤阳府的朱寿…… 难不成,才是我要找的那个朱寿? 真是见鬼,为啥这会儿天下蹦出来两个朱寿? 还都是朝廷的地方官! 朱棣心里憋了一肚子火。 却没地儿发泄。 折子上清清楚楚写着,沛县知县朱寿,三天内端掉了三十多个帮派窝点,抓了五百六十多号人。 这要搁宋朝,那可不就是妥妥的义军大部队嘛! 朱棣无奈地摇摇头,叹了口气,说:“哎!难道,朕又搞错了?” 这么一想,朱棣又召来了郑和。 郑和走到朱棣跟前,赶紧行礼说:“微臣郑和,参见皇上。” 朱棣摆摆手,道:“起来吧。” “对了,最近凤阳府的沛县,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郑和想了想,答道:“微臣听说,那沛县知县私下里打造了一批火枪。” “他剿匪这么顺利,多亏了这批火枪立了大功。” “火枪?” 朱棣一听,脸当时就沉了下来。 虽说他自己没规定平民能不能有火枪。 但要是整个沛县的差役人手一支火枪,那可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啊! 要知道,神机营人数也就万把人。 大明朝军队里火枪的装备率虽然有百分之四十多。 但大部分装备了火枪的部队,都驻守在边疆。 只有神机营驻扎在京城周围。 不过,如果这朱寿真是朱棣要找的那个朱寿,那就另当别论了。 不管这个朱寿藏着多少武器,都不会威胁到朝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