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两进院落虽有亭台楼阁、假山流水、花草树木,但用料并不奢靡,只是中等偏上。 用李大牛的话说: 钱要用到刀刃上,只要有本事,住茅房土屋,吃粗茶淡饭,穿粗布麻衣,都会被人高看一眼。 他选择邋遢老道人设游历红尘,既是想换个角度看世间,体会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又与李大牛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玄明更在意的是设在后巷角门的粥棚,李府逢六便会在门口施粥赠衣,积德行善。 除此之外,还在浮云县建立了两家慈幼院,专门收留无家可归的老人与孩童,定期派人教授技能。 李大牛也设立了药堂、工堂等,免费传授技艺,毕竟授人以鱼只是一时善举,授人以渔才是长久功德,行善积德才能落到实处。 对这些,玄明心知肚明。 照这般下去,李大牛夫妇百年后,凭深厚功德,不仅能福泽子孙,还有机会成为鬼神,走上神道之路。 这便是善有善报。 游览一番后,玄明返回客院。 ——— 富户跟市井百姓不同,后者一天两顿,而前者一天三顿,正午时分,李大牛一家备下酒席,热情招待了玄明,山珍海味,丰盛至极,陈年佳酿,醇香浓郁。 另外,还有一个两岁女童,长得粉雕玉琢,娇俏可爱,这是李自在胞妹。 “这是?” “这是你妹!” 李自在:!!! 所以,肚子里的是第三胎! 还有这话怎么听着有些别扭? 看着儿子惊吓的表情,李大牛夫妇有点儿心虚。 大儿子上山修行后,他们膝下空虚,加上清楚多半靠不上大儿子养老,他们需要重新培养一个继承人,努力了两个月,生了小囡囡。 仙缘来之不易,为避免儿子修行分心,李大牛夫妇没告诉他这个消息。 生出一个小囡囡,他们本不打算再要,第三胎是干柴失火后的意外。 大儿子今天回来后,李大牛夫妇忙着跟他联络感情,暂时忘记小囡囡,直到此时才想起来。 “自在,你听我说……” 明白事情来龙去脉后,李自在表情复杂,悲喜交加,所幸三年修行令他心态更强大,短短数息,就压下失落,脸上带笑: “孩儿日后无法经常陪在父亲与母亲身旁尽孝,有妹妹陪在二老身边,承欢膝下,我也能放心不少。” 知子莫若父母。 李大牛夫妇知晓这虽是大儿子肺腑之言,但他心里此时恐怕不好受。 有心安慰却被李自在抢先: “母亲,妹妹叫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