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沈庭刚开始接触少女失踪案,就尝试对嫌犯进行犯罪剖绘。 对于系列案来说,剖绘能快速总结凶手的作案特点。 并根据这些特点,分析嫌犯的心理、成长经历、个人癖好等等。 只不过,当时致死手法、受害者特征等等,都不明确,几乎没办法剖绘。 因此,沈庭制定了调查思路—— 对仅有的涉案地,进行犯罪地理剖绘,尝试确定抛尸地。 只要找到抛尸地,或者类似的涉案地,就有机会确认受害者死因、受害者核心特征等等。 到时候,再对嫌犯进行犯罪剖绘,就简单多了。 整个过程,进展还算顺利。 基本沿着沈庭计划的方向发展。 不过!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犯罪剖绘,还是出了问题。 “这次的凶手,似乎有些特殊。” 沈庭眉头微皱,因为剖绘并不顺利。 “第一个剖绘依据,致死手法,没有太特殊的地方。” 致死手法,通常和嫌犯的深层心理,息息相关。 比如选择锤杀,凶手大概率性格暴戾。 选择扼杀,尤其是用手扼杀,凶手本身的生活大概率失控,因此追求掌控感。 但本案里,受害者的死因,和凶手并不直接相关。 凶手只是看上了她们的肢体。 如果能不杀死她们,且悄无声息地获得她们的肢体,凶手大概率不会绑架、杀害她们。 “目前来看,凶手漠视生命,是肯定的。 对小高老师,极度的迷恋,到了无法自拔的状态,也是肯定的。” “至于第二类剖绘依据,受害者的核心特征,自然是局部的躯体,和高雅相似度很高。” 这和常见的系列案,又不一样。 连环杀人案里,受害者的统一特征,比较常见的是美丽的手,或者特殊气味、特殊气质等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