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快起来,快起来!”周老太傅连忙虚扶,脸上终于露出了释然且无比欣慰的笑容,那笑容驱散了之前的凝重,连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有你这句话,老夫……便放心了。好好好!望你永记今日之言。若他日忘了,老夫便是成了黄土下的枯骨,也要爬出来寻你说道说道的!” 虽是玩笑之语,却重若千斤。 师徒二人又说了会儿话,王明远才捧着那沉甸甸的荐书,退出了明月斋。 走在回斋舍的路上,他觉得怀里那几封信烫得惊人,肩头仿佛也压上了一副无形的重担,却也让他的脚步更加沉稳坚定。 ———————— 夜里,斋舍里静悄悄的。 李昭在床上翻来覆去,烙饼似的,终于忍不住,小声朝着对面床铺问道:“明远……睡了没?” “还没。”王明远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同样清醒。 李昭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失落和不舍:“你这一走,我心里头咋这么不得劲儿呢?空落落的。就不能像其他长安来的同窗那样,等下个月再一起动身?” 王明远笑了笑:“早点动身,路上从容些。也能多走走,多看看。” “唉……”李昭又叹了一声,“这一别,山高水长的,也不知道下次再见是啥时候了。明远,你可不能忘了兄弟我啊!我可是你在湘江府最铁的哥们了! 你教我那话怎么说来着?哦,想起来了,我可是你在湘江府最好的‘老铁’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声音变得有些低沉和迷茫:“明远,不瞒你说,我以前还做梦来着,想着拼命用功,说不定哪天走了狗屎运,我也能中个进士,到时候就能去京城找你,咱们还能在一处。可……可这两年,我是越学越觉得……这书,真不是光靠努力就行的。” 他的语气里带着挫败感:“那些经义注疏,教谕讲一遍,那些优秀的同窗他们就能举一反三,我却得反复琢磨好久才勉强吃透。策论更是,你们下笔千言,有理有据,我憋半天都凑不够数……可能,我天生就不是读书这块料吧。考个秀才,大概已经把我这辈子的文运都耗光了。” 王明远听得心下微酸,正想开口安慰,李昭却像是自己想通了似的,话锋一转,语气忽然变得轻快了些,带着一种放下重担后的释然: “不过还好,我还有个音律能拿得出手!明远,跟你说实话,我越来越感觉,相比起啃那些枯燥的经书,我是真更喜欢吹笛弄箫!那曲子一响,啥烦恼都没了!有时候我就想,要是当初没读书,就专心致志搞音律,现在说不定早成大师了!” 他没等王明远接话,自顾自地说了下去,越说越兴奋:“对了!还得谢谢你!你那首《青花瓷》还有《沧海一声笑》,给我的启发太大了!让我琢磨出不少新东西!我想好了,等乡试考过了,我就不再考了!我就留在湘江府,谋个官身,忙完每日差事后,我就把心思全放在音律上!我就不信,我李宴之,就不能在这条路上闯出个名堂来!” 王明远:“……” 第(2/3)页